灌南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保险 十万农户受益

来源: 时间:2017-05-24 点击数:

    灌南县于2007年7月开始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立足实际,通过创新方式方法,规范操作程序,坚持能快则快、稳步提高的指导思想,聚焦“三农”,服务“三农”,有效地发挥了农业保险在防范风险、保障农民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全县农业保险的较快发展。
    一、十万农户受益。从开办的险种看,2007年灌南县开办的只有水稻、三麦、能繁母猪3个险种,2008年到2017年逐年增加,目前,全县农业保险险种已达到9个。从保险承保比例来看,主要种植业保险承保面均达到95%,超过省提出的80%的要求;能繁母猪实现应保尽保;高效设施农业和农机保险实现全面覆盖。自农业保险开办以来,灌南县遭遇多次恶劣气候,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农业部门、人保公司快速组织有关专家及保险查勘人员,在灾后第一时间对受灾农田进行实地查勘,及时赔付,确保农民灾后迅速恢复生产。近五年来,农民享受财政保费补贴累计9357万元,全县累计有11万农户(次)获得受灾理赔款3465万元。从2008年起,灌南县实行农业保险基金部分统筹,建立种植业(水稻、小麦、玉米)市级巨灾风险准备金。这使得全县农业保险基金不断增加,农业保险抗大灾能力也逐步增强。与此同时,人保财险积极向国际市场进行分保,积极试办家庭财产保险,2009年又试办了意外伤害保险,2017年,高效农业总保费占五个主要种植业险保费规模达36%,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30%挑战指标,围绕三农、服务三农的农村保险综合保障体系初具雏形。
    二、镇村服务站点全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一体多元、纷繁复杂,只有明确标准条件,严格程序办法,建立符合工作实际、有利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规范,只有完善科学管理、便民服务的长效运行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才能提高农业保险工作效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推进试点工作。灌南县已建立了政府及农业、财政、畜渔、农机、保险、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运行机制:一是在基层设立“三农”保险服务站(点)。2008年起,县农保办依托乡镇的有关部门在全县14个乡镇设立了“三农保险服务站”,在全县206个行政村设立“三农保险服务点”,从服务上下功夫,方便广大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咨询、承保和理赔;二是做好培训工作。自开办以来,县农保办对乡镇、村的工作人员进行了100次以上的业务培训。从政策、条款、业务流程等各方面进行辅导,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政策性农业保险知识。正是三农服务站点有机融合,提升了服务三农的能力,实现了农业保险“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做”。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偿付能力,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任和支持。伴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灌南县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涉农保险业务产品。2017年全县共有1000多户农户投保家庭财产保险,有1000多户投保了农民(村组干部)意外伤害保险,为近百户农户支付赔款总额达2万多元。灌南县运作的这种融合了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并举的保险模式,不仅对新型农村保险保障体系的建立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而且为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较好的助推作用。
    三、限时理赔,提高工作效率。从试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之初,县农保办编写承保、理赔实务手册,并根据业务发展中的不同特点,不断修订、完善,初步形成了“农民报案、村级初查、乡镇复查、县区核准、公示赔付”的“五步工作法”,将查勘工作分散到县、乡、村各级部门,并明确了限时理赔制度,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为公开、公正、公平地做好理赔工作,县、乡均成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专家组”,积极推广“赔付前公示”制度和“一折通”方式支付赔款,不仅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更为农业保险的理赔工作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县农险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农业、财政、审计、保险等相关单位对各乡镇进行1到2次的检查督导,对各乡镇的承保理赔、资金到位、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研究、规范,广泛听取参保农户的意见、建议。审计部门每年组织一次专项审计,并形成审计报告。有效的监督不仅让党的支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还赢得了广大农户的信赖和尊重。五年多来,灌南县从未发生过无法兑付赔款而拖延赔付的现象。
    四、强化宣传,优化发展环境。为增强群众对各个险种的认识和了解,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灌南县通过受益农业保险典型案例,用事实说话,主要通过政府会议解读、媒体宣传、开展农民培训这三种途径,让广大干群感受农业保险的好处。近五年来,累计投入宣传资金10余万元。通过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动员,不仅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参加保险的认识,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