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将建全国首个生态保护引领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锡市相关部门介绍,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无锡市的主要抓手就是集中打造“一圈、一带、一区”生态格局,即太湖生态保护圈、江阴长江生态安全带、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其中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是全国首个。
建环湖生态屏障截污
打造太湖生态保护圈,就是要实施保护优先战略,推进污染企业加快退出,加强环湖地区生态修复与治理。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此轮专项行动中,无锡市将在沿太湖滨湖地带,以环湖林地修复、湖湾水渚保护、入湖河道疏浚、湿地保护、防护林地和绿化景观建设为手段,推进环太湖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构建环湖生态屏障,为的就是有效阻止污水直接入湖。”相关人士介绍,无锡市将在不影响出、入湖河道引排功能,不影响河道规划实施的前提下,完善太湖上游环湖1—2公里范围内,主要入湖河流河口的湖滨湿地和生态防护林建设修复,形成生态缓冲带。
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言,打造太湖生态保护圈,两个考核指标尤为重要,到2020年林木覆盖率达到27%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为全面提升环太湖流域生态优势,无锡市将实施江河湖防护林体系、绿色通道、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和森林抚育改造等工程,重点加强上游区域生态公益林改造,确保湿地保有量不减少。
控制江阴长江岸线开发总量
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无锡市将合理有序利用岸线资源,岸线开发利用率逐步降至省定目标以下,保护和修复沿江生态系统。”相关人士表示,江阴长江生态安全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实施长江岸线开发总量控制,逐步转移沿江重污染企业,全力保障饮用水源。
根据方案,无锡市将加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的建设和管护,构建沿江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加强江滩及通江河流等重要湿地保护,到2020年,江阴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24%。大力推进沿江地区生态防护林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增、置换林木面积1000公顷,到2020年,江阴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4.59%。
据了解,江阴市已初步排定近期相关举措,黄田港由港口岸线调整为生活岸线,年内将完成退城搬迁。
宜兴实行生态优先差异化考核
无锡市此轮“263”专项行动中,最大的亮点是,宜兴将率先在全国打造生态保护引领区。相关人士说,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实行生态优先的差异化考核。换句话说,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展生态经济,使其生态环境质量领先全省,走在全省前列。
据了解,我省对生态保护引领区的目标要求是,到2020年,PM2.5年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三类比例、土壤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单位GDP 污染物排放强度等指标在全省保持领先或改善幅度位居前列。
市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宜兴市已选取宜南山区、太湖沿线及工业相对集中的典型乡镇及园区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市发改委、经信委、水利局等部门进行了座谈,深入交流对宜兴建设生态引领区的具体想法和建议。目前,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规划大纲已完成,整体规划预计今年9月完成。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