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让你感知迷人的小镇风情

来源: 时间:2017-06-09 点击数:

    近日,由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根据今年年初启动的“12311”创意休闲农业省级特色品牌培育计划,推出首批105个农业特色小镇名单,大丰区新丰镇的荷兰风情小镇、草庙镇的麋鹿风情小镇入围。随着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村镇化整体发展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不少注重旅游资源开发、文化内涵挖掘、品牌打造的“风情小镇”快速崛起,成为吸睛亮点。
    风情迥异
    气质独特融合发展
    最近,荷兰花海的玫瑰花陆续绽放,满园娇艳的玫瑰,让花海的人气持续火爆。踩着花开的节奏,荷兰花海的花卉次第盛开,成了名副其实的赏花胜地。风情小镇的独特气质正吸引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在乡村旅游持续升温的态势下,各地出现不少整村、整片、整乡发展旅游的趋势,一大批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主题民宿、乡村精品酒店、特色街区不断涌现。风情小镇也叫特色小镇,一个“特”字,道尽小镇之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丰区的荷兰风情小镇和麋鹿风情小镇特色明显。一个花开四季,一个鹿鸣呦呦,可以说是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
    小镇之特,特在产业定位。两个小镇有所取舍、有所侧重,避免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在文化方面,注重地方历史文脉传承,研究百姓诉求。麋鹿是大丰独有的生态特色,具有不可复制性。麋鹿风情小镇以此为出发点,做深做透旅游这篇大文章。荷兰风情小镇的“一朵花”已经香飘四季,闻名海内外。每月都有新活动推出,每年都有新项目竣工。望一眼乡愁浓郁、美不胜收,走近了赞不绝口、流连忘返,这就是发展中的荷兰风情小镇和麋鹿风情小镇。建设风情小镇,不仅是要承载起我们的“美丽乡愁”,更要通过延伸和拓展特色小镇建设,实现各产业间的跨界融合,孵化出更多新业态。我们欣喜地看到,大丰的风情小镇已经实现与周边百姓的良性互动,美丽乡村更具吸引力,百姓致富空间更大。
    绿色生态·麋鹿小镇
    邀你深呼吸
    5月的黄海滩涂上空,弥漫着一股神秘的氛围,“神兽”麋鹿的王国里暗潮汹涌,一年一度的“鹿王争霸”大赛即将开赛。群雄争霸,不仅让麋鹿兴奋,同时也点燃了来自海内外游客们的热情,前来麋鹿风情小镇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迎着咸湿的海风,满眼的绿色映入眼帘,这里是亚洲最大的一片滩涂湿地。正是这片绿色,挽救了濒临灭绝的麋鹿。31年前,第一批39头麋鹿从英国回归我区,如今已繁衍出一个有3000多头麋鹿的大家庭,占全世界麋鹿数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基因库最丰富的野生麋鹿种群。这片南黄海湿地,港汊纵横、鹿跃鸟鸣,除了麋鹿,还栖息着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牙獐、豹猫等400多个动物家族,蓬勃生长着近500种海边植物。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1种。优越的生态环境是野生动物生活的天堂,也诞生了盐城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绿色是这片土地的“底色”,也是这片区域发展的产业定位。依托中华麋鹿园国家5A级景区的影响力,我区充分放大和利用周边区域内生态资源环境,打造以中华麋鹿园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风情小镇快速崛起。到这里,不仅可以观景,还可以享受慢生活。景区内,除了醉人的湿地风光,与麋鹿有关的创意元素和文化故事也得到充分演绎。智慧旅游项目全面启动,帮助游客轻松掌握游玩信息,满足各方面参观需求。景区外,配套产业风生水起,生态度假村、自驾游营地、农家乐集群、生态观光农业等项目成熟完备。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高端康体中心、疗养院项目、露营基地等高端项目正在加紧筹建,精致的风情小镇将给游客更多“留下来”的理由。
    特色小镇
    “重”在富民  “特”在文化
    风情小镇并不只是“花架子”,背后都有产业支撑,富民是小镇的根本,这是小镇生存下来的首要因素。培育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带动经济发展,吸纳小镇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荷兰花海小镇除赏花经济之外,花卉产业、婚庆产业、健康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麋鹿风情小镇的绿色经济延伸到了休闲农业,帮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致富。
    风情小镇坚持突出特色,避免“千镇一面”。荷兰风情小镇以娇艳多姿的郁金香花海、麋鹿风情小镇以具有传奇色彩的麋鹿为创意元素,充分展示郁金香和麋鹿迷人的历史文化风采。“特”是风情小镇的着眼点,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当地政府扮演“领航员”的角色,通过构建综合性规划体系,完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文化、人才、区位等优势,对产业发展进行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支撑。
    风情小镇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强化文化特色、彰显独特文化魅力贯穿着特色小镇建设始终,游客一来就能感到小镇不一样的“特色”所在。文化的传承,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否有文化底蕴,是否有历史积淀,决定着特色小镇的发展前景。只有让本土文化落地生根,小镇才能彰显自身特色,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