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支持政策更加精准,“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建设取得新成绩
苏州始终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新机制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的重点工作,努力探索具有苏州特点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明晰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和路径。探索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土地向种养能手有序流转,鼓励和引导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明确农业发展空间,“四个百万亩”全部落地上图。用建设工业园区的思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共建成现代农业园区51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9个,面积覆盖113万亩。全市农业现代化指数水平连续6年位居全省前列,2016年全国互联网+农业会议在苏州召开。
苏州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了贯穿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苏州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苏州对因承担生态环境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而使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给予经济补偿,补偿客体包括水稻田、水源地、公益林、生态养殖、湿地等,全市累计发放生态补偿资金60多亿元。
加快培育多元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农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石,以基于股份制的专业合作社和合作农场为核心,以农业企业为补充的具有苏州特色的农业经营体系,全市各类合作社累计达4076家。构建职业农民的培育培养培训机制,完成培育本地户籍农业院校毕业生401名、培训职业农民2063名,建立了职业农民社会保险补贴制度。
苏州推出政策性农业保险,构建起了国险、省险、市险、县险四级体系,农业担保方面成立了扶持“三农”发展的国有专业性担保公司。推进农业融合发展,苏州鼓励现代农业新业态、农业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电商与现代化农业经营融合,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与创意农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