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 几个着力点

来源: 时间:2017-11-01 点击数:

    溱潼镇以镇带村、精准施策,是姜堰区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典范。2014年,溱潼镇洲城村荣获省“水美乡村”称号,湖南、湖北、洲城、洲南四个村荣获泰州市“美丽乡村”称号。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溱潼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产业提升乡村品质,为其提供经济支撑;溱潼会船呈现特色文化,为其提供文化支撑;区内规划改善人居环境,为其提供政策支撑。但在镇域空间布局、村级干部队伍、村庄规划建设、农村文明观念等方面,溱潼镇还需对症下药,方能推动乡村发展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一要坚持镇村联动机制。构建优质安全的水电供给体系,动员村民安装自来水管道,维护镇域电力设施安全;优化镇村公共交通组织,强化姜堰区、溱潼镇、镇域景点、村庄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快推进村庄道路硬化工程,解决村民雨雪季节道路难行的困难;构建生态环保的垃圾处理体系,改善村庄内生活和禽畜粪便垃圾处理方式。
    二是加强村(居)组织领导。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鼓励种植养殖能手、退伍军人、在外创业成功者、高学历者等留村任职,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各村(居)要抓住“大走访大落实”活动的机遇,将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走访人员;创新村(居)社会管理制度,在走访、调研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
    三要提升村庄功能品质。根据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对优化镇村布局提出的分类推进和择优培育的要求,《泰州市溱潼镇总体规划(2014—2030)》确定溱潼镇2个重点村、1个特色村、3个重点(特色)村,并将其分为不同类型。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是细化、落实并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尽快出台实施办法,设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指导规划有效落实,提高规划在各村(居)的实际执行率。
    四要培育乡村文明新风。继承发扬村(居)优秀人文资源,深入开发和挖掘溱潼会船、民间传说、民歌、唱夜戏、传统美食等资源;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家书屋使用率,利用“百姓大舞台”这一载体,组织村里吹拉弹唱的能人成立文化团,定期开展娱乐活动。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溱潼镇应进一步根据政策要求,在“大走访大落实”活动的基础上,合理优化村庄布局,加强人居环境治理,为百姓建设“环境美、生活美、乡风美、人文美”的美丽宜居乡村。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