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创新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方式实现增效惠民
近年来,淮阴区农机局积极探索创新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信息公开,强化工作监督,形成了上级肯定、政府满意、群众欢迎的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工作“淮阴模式”。
一、落实政策扶持。为了全面高效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提高秸秆利用率、优化生态环境,淮阴区委、区政府,早谋划、早落实,区政府制定《关于印发2017年淮阴区秸秆机械化还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细化各乡镇目标责任,规范补助流程。
二、加强业务培训。该区农机局、财政局联合组织业务培训,让参与政策操作的区、乡、村有关人员掌握政策内容、操作程序、风险难点、防控措施和工作要求。加强过程指导,及时破解难题,保证政策有序、有效执行!
三、加强信息公开。通过实行“四查三公示”(村级查实申报、乡镇核实汇总、第三方核查、区级抽查鉴别、村级公示(7天)、区级初步统计公示(7天)、区级兑付清册公示(7天)),加强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四、畅通投诉渠道。秉持“投诉不出村、不出镇、不出区”的原则,高度重视投诉内容,及时调查处理,力争让群众满意,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五、强化工作监督。通过采取对检查各乡镇补助资料上报情况、核查第三方提交《核查报告》、组织区级抽查、对《兑付清册》进行公示等方式,不断强化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过程的督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每位农民能公平享受政策福利。
2017年,淮阴区小麦种植面积75.1014万亩,经第三方核查和区级抽查后确认夏季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59.214014万亩,九月中旬,1480.35035万元补助资金已全部兑付到农民的“一卡通”账户,真正实现惠民增收与环境保护双赢的良好局面。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