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

来源: 时间:2017-11-10 点击数: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加快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循环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武进区以建设“整洁田园、绿色产品、精品农业、美丽农村”为目标导向,坚持农业绿色发展主线,以示范引领为抓手,以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化肥农药减量化、产业链条生态化、产品供给优质化为重点环节,推广应用新型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调整优化种植业、养殖业内外部结构,促进生产过程的有效连接。通过种养配套生产、农牧渔对接互利、废弃物循环利用,因地制宜开展主体小循环、片区中循环和区域大循环建设,加快形成产业布局合理、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一、积极回收农药包装、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武进在前黄镇、雪堰镇实施了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处置项目,按照“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的原则,实行农户上交、农资店收集、企业运输、储存归集至专门的集中回收仓库,最后送至专业环保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模式。
    前黄镇、雪堰镇以各农资店为回收点,在各农资店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专用回收桶,在店内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告示,由专人负责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工作;同时,委托常州武农农资有限公司、常州农资化肥有限公司及常州五星禾丰农资有限公司3家农资企业负责日常运输工作,将收集的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送往集中回收仓库。区农业局对各回收点的回收数量及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截至9月30日,全区共建立回收点60个,配备回收桶130个、回收袋3000个,悬挂宣传条幅70条,发放宣传资料3万份,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5吨。
    二、绿色防控病虫害 促进生态农业建设
    近年来,为推进武进生态文明建设,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武进大力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包括推广种植抗病品种、无纺布覆盖育秧、统防统治等。
    今年,全区共采购了4800余套性信息素诱杀装置,在雪堰、礼嘉、前黄、南夏墅、横山桥、横林、洛阳等镇的水稻集中种植区进行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性诱杀防控示范。经过一个水稻生长季节,礼嘉镇万顷良田的大螟诱捕器中,平均每个诱捕器就诱到了20余头害虫,有效控制了田间虫量增长。
    长期以来,“打药治虫”的观念深入人心,农药使用量也因此居高不下。性诱杀技术的应用,开辟出了一条不施用化学农药、对环境友好的治虫路径,对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打开绿色农业发展大门
    面对畜禽粪污排放污染环境与耕地有机质流失的矛盾,常州市枫华牧业有限公司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率先迈出一步,积极探索低碳循环农业模式,精心规划场内猪舍、发酵区、发电机组、沼液池和种植区的布局,建立起“粪污收集→发酵→沼液还田/沼气发电”的循环利用体系:猪舍的粪水经漏粪地板收集至粪沟,再利用虹吸系统输送至发酵塔,发酵产生的沼气传送到发电机组,产生的电力供给猪舍照明和保温;同时,另一大发酵物沼液用于场内水稻和花木的灌溉,富余沼液则通过沼液车输送至周边花木种植基地。
    通过对粪污发酵物(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企业不仅做到了单体养殖场内部的小循环,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县域范围的大循环,实现了有机污染物的大幅减排,促进了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种养结合和农牧循环,从而有效地推进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三、湿地修护在行动 分步实施有保障
    武进湿地总面积36.45万亩,其中自然湿地总面积26.7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52.9%。2014年,在西太湖东岸实施西太湖(武进)重要湿地保护区湿地建设工程,设立太湖湿地保护小区2.6万亩和滆湖湿地保护小区2.9万亩;2015年,成功创建滆湖省级湿地公园、高新区滨湖市级湿地公园、宋剑湖市级湿地公园;2016年,完成实施武南河和太滆运河支流永安河湿地恢复工程。
    2017年,武进在重点湖泊、流域性河道、各镇支浜计划完成5000亩生态湿地修复建设,形成生态缓冲带,大力削减农业面源污染。1—9月,雪堰镇、洛阳镇、前黄镇已完成生态湿地修复样板段工程230亩;湟里镇、礼嘉镇、雪堰镇结合农田尾水净化处理的1000亩湿地建设正在开展中,已累计完成投资400余万元;各镇湿地修复建设正在按时序推进中。下一步,计划开展西太湖退渔环湖还湿工程,预计达到20000亩。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