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外脑”进行深加工,沛县牛蒡从小田地走向大市场

来源: 时间:2017-11-10 点击数:

    为了让牛蒡“身价倍增”,沛县告别了传统的单纯牛蒡销售,借力“外脑”,对牛蒡进行深加工,让小小牛蒡身价“一飞冲天”,实现华丽转身。
    沛县河口镇素有种植牛蒡的传统,如今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为做大做强牛蒡产业,该镇引进牛蒡加工企业,对牛蒡进行再加工,在拉长产业链上做文章。从2009年开始,河口镇的徐州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牛蒡茶、五行蔬菜汤,深受市场追捧。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加,单一的产品品种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2015年,企业和南京农业大学、徐州蔬菜研究所等合作,先后研发了黄金牛蒡茶、速溶牛蒡粉等系列产品,并通过电商销售,效益非常好。“去年以来,在潍坊工程学院和山东聊城大学的帮助下,企业投资100多万元增加了设备,研发了红豆薏仁茶等代用茶、五谷代餐粉等,产品一上市反响就很好。”企业负责人郭奎说,“不仅如此,加工工艺也作了调整,原来的工艺是用老式的炒锅加工,现在全部用上了电烘焙箱烤制。”
    产品品种的增加,科技含量的提高,为牛蒡加工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农户种植牛蒡,一年一亩地纯收入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如果将牛蒡进行深加工,增值能力能达到原来的5到20倍。我们开发的牛蒡系列菜、牛蒡系列茶、牛蒡系列点心等多种系列产品被列为国家级星火项目,深受消费者好评。”据企业总经理王飞介绍,公司还投资建设了牛蒡系列生产线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年产牛蒡饮料2亿罐,年产牛蒡茶、牛蒡酱菜及牛蒡冻干8000吨。
    目前,全县共有2家市级牛蒡深加工企业,其中徐州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吸纳当地16人就业;徐州天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吸纳当地112人就业。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徐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