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创业:“北大荒”变成“绿银行” ———后白镇西冯村“众人模式”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 时间:2017-11-15 点击数:

    这里是绿色海洋,绿草茵茵、芳草萋萋,散落的水塘,珍珠碧玉般镶嵌在绿色地毯上,黑色的沥青路、灰白的水泥路经纬一样穿插其间,像是美丽的草原搬到了这里。与其说这里是一座村落,不如说是一幅绿色的画卷,这方土地就是西冯,一个茅山脚下因草而闻名的乡村。
    西冯村地处丘陵地带,是茅山老区的一个贫困村,全村80%的土地七高八低,过去“冲田种水稻、岗坡种旱谷”,单一的种植格局导致农业低产低效、农民增收缓慢、群众经济贫困,人称“北大荒”。
    半亩草坪带来新的发展思路。西冯村草坪种植始于1997年,那年在外打工的村民罗业贵看到工地上需要草坪,就回家种了半亩多,一年生产三季,上市就销售一空,效益比传统农业增加一倍多,在村里引起很大的反响。村两委会立即上门了解,老罗说他看到建筑工地上十分需要绿化材料,而外面草坪苗木买卖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番话对村两委会的触动很大,便有了发展草坪的想法。随后又请来农业专家实地考察,专家也指出西冯村土质、水源等符合草坪生长需求,种植草坪大有可为。
    有村民的实例,有专家的评定,村两委会拿定了主意,确定了“改粮种草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调整全村农业结构,种植草坪以及苗木,发展最符合本村地理条件的农业项目。
    签订销售协议,让新生事物落地生根。发展思路确定下来了,但是落实过程中又碰到了难题,愿意种植的人很少。经过了解,村民们认为草坪是新生事物,心里有二怕:一怕种不好,二怕种出来了卖不掉。
    针对村民们的顾虑,村两委会积极寻找解决之道,从句容农林学院请来专家对村民进行草坪种植技术培训,并请罗业贵对村民进行指导。
    而村民们最担心的是第二个问题,卖不掉咋办?村两委会放手一博,以村委会的名义和村民签订销售协议,主动帮助销售,转移市场风险。这下,村民们定了心,有十几户和村委会签订协议,开始种植草坪。第二年获得大丰收,赚了不少钱。没有种植的农户纷纷开始种植草坪,到1999年,全村草坪面积达上千亩。此后年年扩大,到2002年,全村草坪种植面积达2000亩。
    成立合作社,农业转型农民转行。草坪种植一段时间以后,有些村民要求脱离协议自己单干,原因是他们自己有了销路,不管品种、质量、规格如何,只要是关系过硬都能高价卖出去。这种情况在市场火爆时没什么,但是一旦市场不景气,就会遇到致命打击。因此,村两委会决定把村民组织起来,抱成一个团,创造一个好品牌,共同应对市场风险。2003年西冯村成立了“村社合一”的西冯花草木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为社员提供“产、运、销”一条龙服务。合作社在技术、项目上进行指导,定期聘请农业专家教授举办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苗木、草坪的种植水平。调研市场行情,为社员提供各类项目信息,引导社员进行项目的转型升级。争取项目资金,完善项目基础设施,为社员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创业环境。成立拥有200多辆车的运输队,对合作社产品实行统一运输,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实现社员收益最大化。依靠经纪人队伍搜集市场信息,并及时向社员发布,拓宽了合作社产品的销售渠道,社员足不出户便能拉到订单,形成了稳定的供求关系。
    百家种植场,“北大荒”变“绿银行”。在种植草坪过程中,西冯村村民不断自我调整升级,这从一家家的种植场中便可看的一清二楚。
    67岁的陈久贵, 1998年开始种植草坪,现在不仅自己有六、七十亩的面积,而且带动了亲戚朋友种植,前年成立了“久贵苗木草坪种植场”。他说一年种草坪赚个20万不成问题。
    村民张学友,1998年的第一批种植户,决心大,当时就一次性把家中的十几亩承包面积全部改种草坪,建起了草坪种植场,现在发展到40亩,又建起一支销售队伍,草坪生产和销售两项,年收入30多万。
    早年在深圳创业的村民陈文军,2012年卖掉企业回家种草坪,租赁100亩土地,建起了草坪种植园,近年又建起了机械施工队,今年总产值将达800万元。
    罗先波,西冯草坪鼻祖罗业贵的孙子,发展草坪400多亩,办起了2家草坪苗木种植场,他说今年毛收入将达400多万元。
    现在,西冯村草坪种植,形成了家家种植,户户都有的局面,有一定面积规模的草坪种植场达40家。据了解,全村有1400人从事草坪种植和铲捆、运输等相关行业。目前西冯村95%以上的土地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其中草坪3500多亩、各类苗木达1200多亩、有机茶园300多亩,应时鲜果200多亩。同时带动周边延福、王庄、曹村、天乐、后河、茅山等8个村共同发展花草木业,总面积3万多亩。
    去年,西冯村花草木合作社销售产值达1.6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4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2600元。昔日“北大荒”,今天真正成了“绿银行”。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发改经信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