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宜兴市春茶生产情况
今年,江苏省宜兴市茶产业发展整体较好。全市拥有各类茶园面积7.49万亩,今年春茶总产量711吨,比去年同级别春茶减少1.66%;其中绿茶411吨、红茶300吨,红茶比例较去年递增7个百分点。由于今年名特优春茶量少价高,因此2017年春茶总产值有所增加,总产值为2.18亿元,比去年增加11.2%。
一、生产特点
1.茶叶产品结构优化。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产品消费市场和人们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在生产绿茶和红茶的同时,白茶、黄茶、青茶等小茶类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茶类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茶叶种类逐渐增多,茶产品市场占有份额有所上升。
2.红茶生产稳中有进。随着红茶市场不断扩大,红茶生产日益升温,因此当地茶企茶农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茶类产品结构比重,大力发展红茶产品,抢占红茶市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3.品牌效应日益突出。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红茶生产,带领和指导茶企茶农倾力打造了“宜兴红”这一公共品牌,并加大品牌宣传推介的力度,获得了周边地区较好的口碑。红茶产量大幅提升,春茶生产的红茶产量已占总产量的42.2%,比去年提高7 %。
二、制约因素
1.气候影响。由于受去年夏季干旱和今年4月上中旬低温阴雨的影响,导致春茶生产前期产量不高,对名特优春茶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2.成本上涨。目前茶叶生产季节性用工较为突出,招聘人员较难,采茶工和制茶师傅工资也逐年增加,加上,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化肥和农资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茶叶生产加工成本增加,企业获利空间较小。
3.人员紧缺。宜兴现有各类茶场250余家,百亩以上茶场100多家,春茶生产期间,已有不少茶场出现制茶技术人员季节性短缺问题,再加上人员总体年龄较大,年轻制茶技术人员较少,后备制茶师傅还面临断层风险,不利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措施
1.推广茶叶保险。 推广并配合有关单位做好茶叶保险工作,在茶叶受灾后,安排技术人员上门查勘,积极为受灾农户理赔,减轻其损失,真正把茶叶保险办成“百姓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大灾有保障”的实事、好事,推动了农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2.鼓励技术创新。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茶企进行技术创新,投资生产线,引进先进制茶装备,减少季节用工,降低茶企生产成本,提高茶叶质量和品质,最大限度开发茶叶价值,增加茶叶经济效益。引导茶农引进采用新品种,探索抗寒、特早茶树品种以及拓展无性系良种茶,全面提升茶产品质量和档次。
3.培养人才队伍。逐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茶叶科技队伍和农民技术队伍,一方面,加快引进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一批新生代茶农、茶技术员;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茶企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茶叶生产技术过硬、业务素质强的专业技术人才。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