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打造令人向往水美之地
近年来,金湖县坚持把治水、兴水、靓水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逐步建立起稳定投入的增长机制、务实高效的推进机制,2017年,安排水利建设资金13.2亿元,年内完成投资9.4亿元,日新月异的水利设施和日益改善的水生态环境为金湖增添了新魅力。
善谋水利规划,引导水利建设增量提质
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县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的信号不断释放,金湖县抓住机遇,努力让水利建设多留赞叹、不留遗憾。坚持全域谋划,高起点编制和实施水利发展、城市防洪排涝和河湖水系连通等各类规划。“十三五”水利投资规模超过40亿元,年度投资稳定在8亿元以上。注重规划衔接。加强沟通协作,努力做到水利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旅游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融合;深入开展规划研究论证,广泛听取和吸收各方的合理建议,为真正做到建一处水利工程、成一处水利风景、留一处水利历史、传一段水利文化打下基础。坚持刚性执行。注重规划的刚性约束,所有重大水利项目规划纳入县委、县政府集体决策范围,严格变更程序,切实保证规划的严肃性,使水利工程站位高、决策准、实施快。
树立“水利+”思维,拓展水利建设领域内涵
坚持让水利融入生态、美化环境、改善生活。发展“水利+旅游”。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投资4亿元打造全省有名的300公里绿道;投资1.07亿元实施三河湾水利风景区和4A级景区创建工程;投资2.06亿元建设苏北一流的备用水源地,并将配套建设湿地公园;启动《2018-2020年水美乡村建设方案》和2个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对全县所有水利重点工程进行旅游元素的提升。发展“水利+生态”。围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投资2.45亿元实施 “引水润城”工程,投资1.2亿元实施城东水网配套、开发区水系调整等活水工程,投资6000万元实施城市河道景观提升一期工程,投资4030万元的河长制“城区样板河道”开工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河长制“农村样板河道”即将实施,启动编制高邮湖、宝应湖退圩还湖工程规划。发展“水利+文化”。投资4500万元的治淮博物馆启动筹建工作,开展横桥联圩防汛抗洪艺术走廊前期工作,建成金湖水利展示厅,加快三河湾水利风景区镇水铁牛、水利志等8个节点工程建设,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水资源保护、高效节水灌溉和智慧水利等系列工程,不断构建大水利发展格局。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水利建设投入效益
湖健全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探索创新项目建管机制。坚持发挥财政资金主导作用。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水利投入的要求,持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目前年度水利项目县级配套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2017年还自筹3.9亿元实施城市水利工程,自筹7200万元建成入江水道周边防洪圩堤加固工程。探索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全面推进金湖水务投资公司营运能力建设,年度融资规模达15亿元,有力保障了全县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在绿道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基础上,正在快速推进包括投资2亿元的石港船闸拆建项目在内的PPP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抓好向上争取,谋划编报高效节水灌溉、防洪排涝、水系连通、水生态提升等一批牵引能力强、生态程度高、综合效益好的项目,最大程度争取国家和省支持。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