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开辟致富新门路
今年50岁的张金富是蒋坝镇的一位普通农民,2015年起,他开始尝试“稻虾共作”模式,开辟了一条致富新门路。去年,张金富承包的300多亩农田,种养纯收入达100多万元。
蒋坝镇有着悠久的渔业生产历史和深厚的渔文化,从90年代起,张金富就敏锐地察觉到水产养殖业要兴起,并开始生产销售渔网具。近几年,张金富发现,有很多湖北商贩从他厂里订购地笼网,而且需求量特别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张金富只身来到湖北考察,一探究竟。原来,湖北地区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兴旺,几乎家家都在农田养龙虾,当地生产的地笼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不少地笼是从外地订购的。这一次的考察,给了张金富极大的震撼和启发,2015年3月,他在蒋坝租赁了300多亩农田,准备发展稻虾综合种养。
2015年6月,张金富用80亩稻田试验。首先进行开沟,上口宽5~6米,底宽2米,沟深1.2米。开完沟后,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亩75公斤石灰粉干撒。26号开始栽秧,当秧苗成活后,在7月中旬进行第一次除草。7月下旬放虾苗,每亩投放15公斤,规格在140尾每公斤。8月下旬,每亩投放种虾15公斤,其中,公虾5公斤,母虾10公斤。10月底收完稻后,开始种植伊乐藻,行距保持8米,水深保持在50CM以上。2016年3月份亩投放螺蛳5公斤。3月底开始投喂,饲料主要以菜籽饼和豆粕为主。在4月中下旬加投一些动物性饲料,主要以动物内脏为主。至6月中旬,亩效益超3000元。
2016年,恰逢洪泽大力发展稻虾综合产业,并配套了政策性扶持资金等农业项目。初尝甜头的张金富正式挂牌成立“洪泽区锦富家庭农场”,兼任法人代表,整合原有的水产养殖资源、信息渠道、供销模式,并向水产、农业专家学习最新稻虾生产养殖技术。2017年,张金富将300多亩双季稻麦全部改成了稻田养虾,并申报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省级示范家庭渔场。
为了更好地发展稻虾综合种养,2018年,张金福又扩大了种养规模,并且在稻田里尝试放养鳜鱼、河蟹等品种。如今,他承包的农田达400亩,并已投放苗种,开启了新一年的种养之路。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