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全面推行实施乡镇生态经济“四个差别化”考核
日前,兴化市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总结表彰暨效能建设大会,出台《2018年度兴化市乡镇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全面推行实施乡镇生态经济差别化绩效考评。
《细则》依据《泰州市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兴化市乡镇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旨在进一步明确工作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提升各乡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水平,推动全市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并以我市年度一号文件发布。
和往年相比,细则中绩效管理体系有了较大调整,特别是全面推行实施乡镇生态经济差别化考核。
据介绍,《细则》在考核上特别强调了“三个并重”。一是时代性与引领性并重。做到“三个坚持,三个必考”,“三个坚持”,即坚持绿色发展的考核导向,坚持聚焦中心工作的考核导向,坚持争先进位的考核导向;“三个必考”,即凡上级对我市的考核指标必考,凡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必考,凡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必考。二是共性化与个性化并重。保持市级机关共性指标体系框架不变,将乡镇考核归类为经济、自然、社会、政治四类生态指标,引导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各部门在严守底线的前提下奋勇争先、竞相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三是经常性与实效性并重。更加注重责任传导和方式创新,强化过程管控。同时,突出定量指标,整合同类指标,进一步增强可操作性。
《细则》在考核内容上,实行“四个差别化”。一是乡镇分类差别化,按功能定位,将全市乡镇(街道、开发区)划分为经济类、城区类、复合类、生态类四类乡镇。其中,经济类乡镇10个、城区类乡镇2个、复合类乡镇9个、生态类乡镇12个。二是指标分值差别化,考核内容、权重和侧重点不同。同一指标,不同类乡镇设置不同的分值,部分指标灵活设为必考类或加分类。比如生态类乡镇,自然生态指标所占比重更大,招商引资指标为加分项目。三是目标分解差别化,定量指标目标分解任务不同,增幅或增量都有不同的目标值。四是考核奖励差别化,按类别得分排名,评出一二三等奖,统一奖项标准,统一乡镇干部奖励标准。
《细则》对各类乡镇工作权重分别定位。经济类乡镇是全市经济的“发动机”,重点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产业”路子,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绿色发展;城区类乡镇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重点要加快内涵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主动承接城市辐射,增强城市首位度;复合类乡镇是兴化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点要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绿色智能转型,全面增强经济创新力、绿色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生态类乡镇是兴化的“后花园”,重点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综合治理,坚持“生态+特色”,发展功能农业、休闲旅游等绿色产业,打造标识性的绿色“名片”。
严格真考实评。将“三先、三问”的要求贯穿考评全过程,确保考出“满堂红”、评出“正能量”。“三先”即激发居后者争先、鼓励前列者继续领先、推动有潜力者率先;“三问”即问事、问人、问责,充分发挥“蜗牛奖”的负向激励作用和对“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问责追究作用。市效能办将紧盯任务,紧盯节点,紧盯责任人,实时监控、跟踪督办、月月通报,严格实行泰州考核目标双倍扣分制,保证考评结果与实际工作相符,让考核的“尺子”更加精准。通过更加鲜明的考核导向,更加科学的考核方法,更加严厉的考核奖惩,让大家前有“引力”、后有“压力”,内心有“动力”、上下有“活力”,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把兴奋点放在工作上,把考核的压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化为增进人民福祉的能力,转化为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执行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