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南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之三 ——强化制度性供给,释放乡村振兴活力

来源: 时间:2018-04-12 点击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南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在更高水平上奋力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加快打造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长三角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近日,南京农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为南京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现将其整理成系列文章,供交流参考。
    强化制度性供给,释放乡村振兴活力
    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张淑萍认为,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目标任务,结合南京城市定位和城乡发展不均衡状况,当前应侧重建立健全制度和政策体系,吸引和引导资本、技术、人才、金融、信息等现代要素向乡村集聚,激活各类主体、要素和市场,激发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首先要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资产的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打破束缚现代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资源要素在农村流动的封闭性。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经营性资产量化折股固化到户,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扩大年终集体经营的分红比例。建立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市场,试点推进农村自然资源的抵押、流转、置换、交易等市场行为,尽快使农民闲置的房产、集体房屋、林地、水面等资源转化为资本、资本转化为财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其次是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南京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当好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排头兵。当前要以健全都市现代农业供给体系为目标,优化现代农业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构建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精品园艺、经济林果、健康畜禽和特色水产为主导的六大产业体系。
    再次还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议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双创”为重点,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综合体为载体,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陈燕表示,南京需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改革、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把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清理出去。应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重点研发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技术,优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结构与布局,以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为抓手开展联合攻关,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重点在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经营风险分担、金融支农、农民培训等方面求突破。在农业改革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的有机衔接问题,政府要加大农业科技、基础设施、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收入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农业农村活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