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藕”天成人奔富

来源: 时间:2018-05-02 点击数:

    4月20日最高气温接近30度,热得有点反常。下午4点左右,54岁的刘佩华到他在成子湖畔承包的一片藕塘查看小龙虾生长情况。船划到塘中央,他弯下身从水中拉起了一排地笼,看到一个个网眼都被小龙虾堵得严严实实,他喜滋滋地盘算起来:今年的虾成色不错,照这样下去,欠人家的3万多元钱年底就能还清……

  老刘家今年的收入确实不错。4月20日,也就是记者见到老刘的那天,他家“统货”每只重量四钱以上的小龙虾批发价是每斤29元,每天早晨6点,至少有两辆满载着小龙虾的面包车从他家塘边开走。别看老刘到现在还欠着钱,要知道这才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他已经还上了当初刚搞养殖时借的近18万元钱。

  搞养殖,起初,老刘的内心是纠结的。老刘是泗洪县曹庙乡瓦庙村人。瓦庙村位于成子湖边,245省道穿境而过,靠水吃水,村里人一直有搞水产养殖的传统。老刘的大哥和四弟、五弟家也都有塘子,弟兄们的日子过得比老刘强多了。老刘说他在外打工十几年,最怕的就是“遇到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但如果要回乡搞养殖,收入多少不好说,光启动资金就要好几万元,合适的塘子又上哪找?这些都成问题。

  早在2014年,老刘就萌生了要自己干的想法,却一直在纠结这事能有多大把握。那时的老刘已从打工地四川返乡帮当地大户采藕挣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刘家在2015年底还被认定为低收入农户。得知老刘有搞水产养殖的想法,村委会主任何兵等村干部不仅多次做老刘的思想工作,鼓励他大胆创业,还积极帮助他解决养殖初期遇到的各种问题。

  2016年初,通过村里积极协调,老刘从农户许恩昌手中以每亩850元的价格流转64亩土地,发展水产养殖。何兵作为老刘的“三进三帮”挂钩联系人,主动帮他担保,申请到专门针对低收入农户创业的小额贴息贷款;老刘拿出前期打工积攒的钱,加上从朋友手中借来的钱作为启动资金,就这样,老刘终于有了自己的塘子,他们一家从此踏上了脱贫路。

  由县乡两级组织,老刘曾参加过几次集体观摩学习交流活动,乡里还邀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提供技术支持,老刘本人也边学习边总结,摸索到不少“养虾经”。老刘说今年养的小龙虾成色总体不错,能卖上好价钱,除去租金、肥料等成本,今年预计毛收入能有30万元。

  老刘搞的这种藕虾共作模式,藕塘中的藕须和水草喂肥了小龙虾,小龙虾的排泄物又成了藕生长的肥料,形成了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模式。

  城里经营小龙虾的生意火爆,小龙虾养殖户自然不愁销售。那么藕虾共作模式中藕的销售情况又怎么样?老刘对此更是一点都不担心。他说除了自有的销售渠道外,村里的朱老板也承诺可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去他家收藕。

  老刘说的朱老板名叫朱守兵,是一名来自宝应的客商,2016年初,经曹庙乡政府招商引资落户瓦庙村,由他投资近千万元建设的江苏荷之韵食品有限公司将于今年7月底前正式投产,专门生产藕饮料系列产品,预计年销售额在5千万元至7千万元。朱守兵在瓦庙村还承包了2000亩土地,发展水产养殖,实行藕虾共作,藕塘里套养的小龙虾供不应求,每天早晨8、9点钟装车,下午5、6点钟就会出现在苏南、上海、浙江一带城市的菜场晚市上,而且个个活蹦乱跳。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他养出来的小龙虾经过长途运输后生命力还这么旺盛?朱老板说关键就在小龙虾的“肺”:成子湖一带的水天然无污染,加之藕虾共作,水中的有机物多,杂质少,水好“肺”才好,小龙虾才能存活时间长。

  在该乡统一规划引导下,朱守兵的到来进一步壮大了瓦庙村藕虾共作规模,像老刘家这种规模的藕虾共作养殖户在村里只能算是“小户”。截至目前,瓦庙村共发展藕虾共作基地2300亩,是曹庙乡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泗洪县农业“百园工程”之一。该村现有大小养殖户17户,去年藕虾共作每亩地收益在3000元至4000元,户均收益比2016年增加30%以上。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