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优化整合提振城乡发展实力

来源: 时间:2018-05-14 点击数:

    3月27日,“缤纷四季·乡约淮阴”淮安市樱花节在古淮河畔樱花园正式启动。活动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紧扣水工、非遗、农耕、美食四大板块,策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拉开新一轮文泽淮阴,协调发展序幕。
  “要围绕‘构筑城乡一体新高地、勇当协调发展先行区’目标,优化城乡建设工作思路,推动淮阴城乡建设面貌大改变、水平大提升。”区委书记刘泽宇表示。
  整合资源激活新效能
  淮阴区整合资源,打造立体交通,激发城乡建设效能。
  3月29日,在淮阴城东港区物流园项目现场,笔者看到,4台固定式起重机和2台龙门起重机已经安装完毕,2号港池投入试运营。该项目总规模占地705亩,有千吨级泊位3个,500吨级泊位10个。城东港有序推进、城西港区通过竣工验收、许渡作业区主体完工,为充分利用大运河、盐河、张福河等黄金水道降低物流,实现河海高效联运对接一带一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港口运输激活了公、铁、水、运一盘棋,去年我们在这四个方面总的投资有近20亿元。”该区交通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淮安万达广场驱车,经翔宇北道、新建的503机场连接线,20分钟即可实现登机。503机场连接线的开通,带来了出行便捷,也成为淮阴加大投入,促进城乡建设上水平的关键节点。2017年,该区中心城市建设累计投入186.5亿元,实施项目131个,未来三年累计计划投入670亿元。目前,该区19个乡镇,196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开通了镇村公交,沿线80余万群众从村里直接上车,转乘农公交进城。城区10多项交通项目完工,“六纵五横”公路框架网基本形成。
  创新引领提供新支撑
  以人为本是城市发展核心,打造居民生活圈,改善居住条件则让城乡有了基础支撑。
  3月22日,淮安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形象标杆项目,苏北首家落户乡镇的城市综合体荣舜广场在徐溜镇正式开工。该项目占地38.42亩,总投资约3亿元,辐射周围十五公里消费人群,弥补了乡镇商业空白。在渔沟镇,总投资2.95亿元的该区首家PPP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期)基本竣工。徐溜镇、渔沟镇作为该区仅有的两家省级重点中心镇走在了城乡建设最前列。
  在淮安养老养生产业小镇,阳光新城项目正在紧张施工,该项目所有住宅均采用适老化设计,完全符合《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生活配套尽在“5分钟服务圈”,成为淮安地区养老适老领域最新选择。在淮安商贸中心,总投资4.49亿元的淮安飞马曼度广场项目正式开工,诸多一线品牌将首次进驻淮安,项目辐射周边20万人口,为城市北部区域提供配套。
  3月19日,淮阴区乡镇布局优化工作正式启动,继续探索具有淮阴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新路,主动融入淮安“一区两片四轴”总体空间布局,不断提升规划引领作用。
  随着城市扩容,该区及时优化城市条件,2017年基本建成保障房7230套,新开工保障性住房6013套。泰和家园A区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乡村创成3个省级美丽乡村、3个省级康居示范村庄。淮阴区共完成通胜花园、糖厂宿舍、工行宿舍等20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整治面积30万平方米,3000户居民,1.2万人从中受益。
  挖掘文化释放新价值
  淮阴区注重文化内涵提炼,让城市发展与文化紧密融合,为城市崛起注入新价值。
  3月18日,在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上万名各界人士前来参加纪念活动。位于纪念园东侧,刘老庄村已创成全国文明村、约4000亩耕地全部流转,所有村民入住红色家园,实现上楼居住,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红色文化成为刘老庄乡发展建设的红色印记。3月25日,古运河畔的淮安农科园风车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不少游客来到江苏“最美乡村”码头村等特色村庄感受风土人情,到毗邻的码头古镇去体会千年遗风。
  母爱文化是淮阴的闪亮名片,运河文化是淮阴的厚重底蕴。两河三岸是拉开城市框架,彰显城市魅力的点睛之笔。3月28日,上千名群众来到张纯如纪念馆,与远在美国的相关友人共同纪念《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诞辰50周年。在纪念馆对面,矗立在母爱公园的母爱塔成为守护城市精神的地标建筑,而母爱公园二期工程在紧张建设中。顺着水流向东,淮安自行车主题公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淮阴区积极推进“三馆一站一中心”建设,大力开展乡镇文化广场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开展“漂母杯”“韩信杯”品牌赛事,实施“文泽淮阴”工程,为城市发展提供文化涵养,释放精神价值。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