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资金+项目”助推薄弱村经济发展
近期,张湾乡印屯村、石湖乡石湖村、山左口乡双湖村、房山镇兴谷村、黄川镇许村、石梁河镇北一村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获得省财政360万元的资金扶持,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这是继2016年被确定为“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以来,东海县获得的又一笔扶持村级资金,项目村将根据村情探索以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为主要内容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东海县目前有行政村346个,其中建档立卡省定经济薄弱村36个,村集体收入主要来自财政转移支付、政府补助,缺乏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2016年5月,经竞争性立项,东海县被确定为“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获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发展试点项目资金3200万元。作为农业大县,如何利用来之不易的资金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开发引导,使试点项目得到创新发展,是当前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道崭新课题。
当年,东海县在36个经济薄弱村中选择了10个村开展土地股份经营合作试点,每村扶持资金200万元;选择20个村采取提供服务和物业管理方式试点发展集体经济,每村扶持资金60万元。改革试点中,东海探索了3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即村集体领办模式、大户承包模式和资产租赁模式。桃林镇各庄村、山左口乡新王庄村由村集体领办集体农场,拓宽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增收渠道。平明镇条河村由村干部牵头种植优质稻麦450亩,每亩可为集体创收200元。洪庄镇沟南村通过土地流转将570余亩土地委托给本地大户,搞鲜花、黄桃、葡萄等多种经营,放大土地资产价值,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对现有资产进行更新、改造、承包、租赁,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增加村集体资本经营收益。通过新建临街门面、小商品市场、标准厂房等,以收取租金或管理费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石梁河镇葛沟村利用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新建门面房用于出租,收取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石梁河镇后代邑村、刘金村、瓜安村在县开发区北区联建标准厂房用于出租,每年可获得6万元租金收益。
庄村是采用集体领办模式的代表之一。各庄村紧邻桃林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及交易市场,交通便利,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建设优质蔬菜基地。而且近年来,由于桃林镇设施蔬菜基地发展良好,农民从事高效设施蔬菜种植的愿望非常强烈。在被列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后,各庄村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最终商定由村委会组织领办,筹建各庄村设施蔬菜产业园。各庄村聘请了东海水晶石设计院对蔬菜产业园进行设计。按照规划,一期810亩,建设蔬菜大棚100栋,合作农场利用财政部扶持资金建设大棚10栋,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农户自筹建造90栋。村委会按照“五统一”模式运营管理,即统一规划筹建、统一购买农资、统一品牌种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有效降低农户经营成本,明显增加农户收入。
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全县30个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为村集体增收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村民收入得到迅速增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实现村民收入增加6300万元,带动3657人脱贫致富。村级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增加了村集体为民服务的能力,极大地改善了干群关系。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完善,试点村结合实际,采取集体领办合作农场、农机服务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形式,农户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得固定流转费收益,参加劳动的人员则领取工资,村集体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了农机等农业生产设备,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通过自主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联合经营的不同方式,获得收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丰富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