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之乡”上演美丽乡村进行时
初夏时分,来到昆山阳澄湖现代渔业产业园,只见河水清澈,绿植丰富。一阵清风徐来,空气中散发着淡淡花香,不禁让人驻足流连。
渔业园坐落于阳澄湖北的巴城镇武神潭村,以渔业养殖为产业特色,渔塘众多,盛产著名的阳澄湖大闸蟹。“大闸蟹对水质要求很高,我们建立了三级水循环系统,有效保护湖区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沿着平坦的村道,武神潭村党总支书记邢龙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
在卜家堰自然村,邢龙指着一处小花园说,“这里是我们一个独立污水处理站,日处理量8吨。现在13个自然村全部都建了,惠及400多户居民。”原来,在这花草茂盛的小花园底下,“埋”着一个利用生物技术的自动化污水处理站,通过沉沙池、厌氧池、沉淀池、前置氧化塘等流程,出水能够达到一级A标准。
解决了污水处理问题,美丽乡村才能更美。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美丽”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新追求。按照“强富美高”的新要求,昆山于4月4日召开推进“美丽昆山”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动员大会,决定实施美丽家园工程、美丽街巷工程、美丽镇村工程三项美丽工程,“下好绣花功夫”,全面改善城乡面貌、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3月6日,巴城镇召开“美丽巴城”建设三年行动动员会议,5月4日又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美丽巴城”建设推进大会。巴城镇党委书记谷文华表示,“美丽巴城”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增强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抓手。“这是全方位的、长期性的工作,现在只是开始,最终目标是打造规划合理形态美、设施完善功能美、绿色生态环境美、干净有序面貌美、宜居宜业生活美的美丽巴城。”
从中央到地方,“美丽”二字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议题中的关键词,而建设“美丽巴城”则是巴城镇党委政府对中央、省、市政策的一以贯之。对于水域面积占全镇面积近30%的巴城来说,要实现“环境美”,水环境质量无疑是整个生态环境整治中的一大攻坚板块,并提出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
“之前引线娄、荷花娄河道因为有异味,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民众反映强烈,去年以来黑臭河道的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巴城镇党委委员芦枫说,目前对黑臭河道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畅流、运行管理”总体思路进行整治,通过对连片水系进行综合整治,打通断头浜、拆除土坝基、拆坝建桥、拓宽束水孔,恢复连片水系自净能力,提高水环境容量。
水域断面达标整治工程是巴城镇水利站牵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之一,水利站副站长魏海介绍说,昆山市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涉及断面7.5个,断面水质监测点位全部位于巴城镇内,包括七浦塘等8条河流,控源截污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涉及断面支流的22家商贸企业、140家生产企业的治污工作均在整治推进中。
“河畅”、“水清”工程在巴城如火如荼地展开,水环境治理已有明显成效。依托水乡环境优势,“美丽巴城”建设同时也在往“岸绿”、“景美”方向着力。这其中,提高绿化覆盖率成为重中之重。
位于巴城镇和昆山高新区交界处的迎宾路,因土地权属复杂,层层转包,成为废品收购站、小作坊的聚集地,经常整治后又死灰复燃。巴城镇环保办副主任吴锦平告诉记者,像这样“难啃的骨头”严重影响了城乡面貌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必须全部清除。4月9日,迎宾路北侧的3处非法经营的水泥塔现已被现场拆除,废品收购点彻底清场,影响巴城环境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清理了闲置地,覆绿工作立马跟上。湿地公园建设是推进绿地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巴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亮点。2017年,阳澄东湖湿地公园被评为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让湖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现在我们正规划设计湿地公园三期工程,占地约1000亩,我们更加优化地被植物类型,重点保护湿地的生态多样性。”巴城镇绿化所所长顾军表示,三期工程会按照市绿委提出的全市“绿化向园艺化”转变的要求,并结合巴城生态环境实际,着力提高湿地园艺建设水平。
全镇违法建设拆除75处约3.5万平米、违法广告拆除440处3000平米、三小车整治330辆、现场纠违3800起、违停贴单5000起、打捞水面垃圾和水生植物1200吨、补绿复绿3万平方米……今年以来,巴城通过雷霆行动,持续改善城乡环境,成效初显。在这个过程中,巴城打出“生态巴城 绿色服务”品牌,结合“六个一”大走访、明察暗访、居民信访等渠道所搜集问题,助力“美丽巴城”建设。
袁晓阳住在巴城镇红杨社区,由于所在居民楼靠近红杨路,每天上下班都从红杨社区东门(红杨路边)进出,在“六个一”走访人员来家中了解情况时,袁晓阳反映,位于红杨社区东边的东定路南侧,有较多的垃圾收购点和小加工作坊,对环境影响较大,且经常有运输废料的卡车从东定路快速经过小区门口,造成安全隐患。
4月17日,巴城镇“263”办公室联合多部门单位对红杨路东定路交界处南侧的“散乱污”,以及望山大桥堍的违章建筑等开展集中整治,总计清理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拆除建筑物2000平方米,整治散乱污作坊(站点)25户。在整治结束后,环卫、绿化等部门对现场垃圾进行清理,并将覆土植绿,使之成为红杨社区居民的生活宜居场所。
今年以来,通过“六个一”走访等渠道,巴城镇对娄江 312 国道沿线、迎宾路北侧、东定路区域等多处开展整治,拆除拆除违建 6200 平方米,清理场地约166 亩,并对部分区域开展覆土复绿,提升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