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挖掘古镇资源优势 打造旅游风情小镇

来源: 时间:2018-05-29 点击数:

    坚持文化引领 擦亮古镇金字招牌
    沙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具有特殊的地域文化,湖荡渔业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徽派建筑文化等“八大”文化特色明显。如何发挥古镇资源优势,擦亮金字招牌,提升古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直是沙沟镇党委政府思考的重大问题。
    该镇结合泰州市“渔文化”特色小镇建设,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古镇文化展示区”。搭建四季四大文化载体,全力推出春季大型彩妆游走灯会、夏季东岳菩提庙会、金秋美食节和冬至菩提圣果采撷大典,进一步挖掘传承古镇人文资源,讲好沙沟故事。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搭建宣传平台,制作宣传专题片《纯金的古镇——沙沟》,放大“国字号”效应,提高古镇的影响力。
    加强环境整治 厚植生态发展优势
    沙沟镇全域面积72平方公里,水面积42.3平方公里,水是沙沟的生命线,水对沙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沙沟镇全面推进“河长制、河长治”,确保境内水清湖秀。镇党委政府认真制定了“年度工作清单”“一河一策”保护方案,建立“河长制”的工作机制、考核细则、巡查和会议制度,实行镇村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强化河道监控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到位。
    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沙沟镇党委政府还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投入600多万元,打造生态旅游大道。基本形成“沙官线”樱花大道、“高桂线”桂花大道、“沙王北线”水杉大道、“沙董线”海棠大道等沿路造景格局。
    加快项目建设 精心打造“渔文化”小镇
    上个月,沙沟镇13个项目同时开工,其中大部分为民生项目。苏中公学“三吧”面吧、茶吧、书吧,红色记忆馆、蓝色传承馆、绿色发展馆、黄色富民馆,环镇清水驳岸等一个个项目的建设,不仅为古镇旅游增添了灵气,更推动了镇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其中的风情渔港项目更是人人称赞。
    沙沟镇拥有各类水产养殖面积65000多亩,建有苏中,乃至全省最大的水产品产源地批发交易市场,该镇渔业人口达5300多人,现有住家、生活用船297艘,各类渔业生产船只585艘。长期以来,该镇大多数渔民的住家船只都停泊在古镇区四周,停泊点生活环境差、各项基础设施跟不上,安全隐患较大。因此,沙沟急需新建一座渔港码头,这是为民做好事、办实事的一项民心工程。渔港全面建成后,将形成“一区五中心”即“渔船停泊中心”“渔民生活服务中心”“淡水鱼美食中心”“渔政服务中心”“枕水民俗中心”等五大中心,它将成为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渔业经济整体竞争力,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实现渔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设施,也为古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水乡风景线。 
    搭建创业连心桥 筑就富民增收路
    沙沟镇坚持多措并举,带动创业富民,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创业富民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引领广大群众走上共同致富道路。
    镇党委政府出资,在古镇“老行当”一条街规划建设统一式样20个临街商铺,免租金提供给当地创业者创业,展示沙沟特色旅游产品。在创业富民过程中,该镇努力为广大就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实习及项目融资等一系列服务。
    2017年12月,沙沟镇与南京福中集团三加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小6水产网,目前为全国最大的淡水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平台的建立将促进渔民增收,扩大渔业经纪人产值,打响古镇渔业品牌。
    同时,沙沟镇积极推进与田园乡村建设相适应的特色种养业,如兴龙村的稻蟹共作、官河村的荷藕套养小龙虾等项目,利用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带动农户致富。加强“三资”管理,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