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长江镇中心沙社区是如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亮点,安置小区共建有居民楼34幢、1008套,安置小区的居民由中心沙等7个社区的搬迁安置户组成,目前已入住居民3658人从农民到城市居民的演变,除了居住空间的转移,如何让农民适应城市社区的管理?社区怎样“为居民打造一个温馨的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探索长江镇的美丽变化。
至善惟明德,梦里中心沙
中心沙社区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培育“明德、善治、传家”的社区文化,积极引导从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变,让他们融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共同打造思想文明、社区和谐、生活幸福的梦里中心沙。
明事餐厅
寓意开明办事,是社区免费为居民提供红白事“办事”场所,餐厅共有3个,分设在新风楼的两侧,南侧为红事餐厅、北侧两个为白事餐厅。社区通过制定红白事章程,积极引导居民文明“办事”、节俭“办事”。
明德志愿服务站
服务站是中心沙社区志愿服务对外的窗口,日常由理发的季师傅和修家电的顾师傅全年为居民提供服务。季师傅就住在小区里,给7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和贫困户理发从不收费;对生活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季师傅还会定期上门服务。顾师傅修家电,不需要更换零件的,也是免费。
社区还制定了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对志愿服务要求、工作流程、积分管理给予规定。其实,在中心沙社区还有很多的季师傅和顾师傅,他们融入在社区管理的边边角角,又被大家亲切的称之为“爱管闲事的人”,正是他们点点滴滴的志愿行为,形成了中心沙邻里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尚。
德馨书屋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德馨书屋是四星级示范农家书屋,也是如皋首家实现24小时自助借阅的农家书屋,现有图书3000多册,与市、镇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居民凭借书证可24小时自助借阅。书桌上放有便利贴,阅读者可以写下读后感、好书推荐、意见建议等等,贴在墙面,与大家形成互动。社区退休教师孙老师每天早上来书屋收整书籍,下午负责看护放学后来楼上学堂做作业的孩子们。
明德学堂
明德学堂是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放学后,社区的一些孩子们会来书屋写作业、看书。寒暑假、节假日,结对共建的港城实验学校老师在学堂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艺术培训、手工制作等课堂。社区按月排出课程计划表并进行公示,供社区的孩子和家长们按照兴趣来选学。
艺馨书画苑(石晓华工作室)
艺馨书画苑(石晓华工作室)由如皋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石晓华设立,旨在为社区书画爱好者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石晓华系长江镇人,6岁失去双臂,但自强不息,多年来,用一双脚和一张“多功能”的嘴自理生活。多才多艺,组建星光残疾人艺术团,主演的小品《飞翔的维纳斯》曾获得全国戏曲大赛金奖,受到胡锦涛、朱镕基、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他曾参加省内外和全国书法大展并获奖,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等多部专业杂志和报刊。他一直热心公益事业,2015年,他与浙江、云南等地的六位无臂书法家,义卖书画筹集善款100万,捐建云南省玉龙县石头乡桃花完小;2016年10月份,他在市慈善基金会注册成立石晓华爱心基金。
厚德爱心超市
“厚德载物,臻于至善”。厚德爱心超市的设置源于爱心人士物资的捐赠,为了更好地受益于贫困家庭,社区将捐赠的物资整理摆放,并经过筛选、清洗、消毒、整烫。捐助的爱心善款,超市根据爱心人士的要求,购置生活用品定期发放给社区的一些困难家庭。
楼道文化
中心沙社区通过推行楼道长制、打造楼道文化,来促进居民融合。去年,社区以楼道为单位,通过群众推选出102位楼道长,每周上门走访1次,及时将走访信息反馈到社区,让楼道长成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联络员。社区在每个楼道口公示楼道长的信息,让每个居民可以随时找到他们的楼道长。同时,大力打造楼道文化,社区从清理楼道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着手,在楼道墙面上画上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讲文明树新风彩绘文化墙,让居民行走在文明楼道间、享受和谐氛围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道德素养。
明德讲堂
讲堂是“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姚呈明在村级设立的第一个基层理论武装宣讲示范点,平均每季度安排一次理论宣讲活动和座谈,与社区党员代表们进行交流,听取党员同志的建议。
谈心室
为解决老百姓日常的纠纷矛盾,社区专门设置了谈心室,老百姓有个烦心事儿、家里有个矛盾、社区管理上有啥问题等等,都可以到这里来聊一聊,东家长西家短都可以找书记、找楼道长到这里来“讲讲理”,因此老百姓又把这里称为“宽心屋”“牢骚屋”,关上门儿,悄悄地说,不争不吵,揪着心走进来,宽着心走出去。心情好了,生活就更美好了。
德风长廊
群众健身锻炼的室外广场,展示了由群众推荐评选出的身边好人,教育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学有榜样。
社区文体中心
中心利用闲置厂房进行改造,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文体中心设有健身运动、百姓大舞台、艺馨戏曲社、棋牌室等休闲娱乐功能。
百姓大舞台上,农民激情唱响家乡美;文体活动中心里,居民尽情地挥洒着运动的汗水,策应居民居住生活方式的新变化。
中心沙社区通过形式多样的居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繁荣乡村文化。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经过近10年的开发建设,长江镇(如皋港区)从江边的芦苇滩,到如今拥有12万居民的新兴港城。中心沙社区仅仅是,长江镇16个农民安置小区中的一个缩影。长江镇一直努力,坚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港城发展、融入百姓生活,让港城更美好、让居民更幸福。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