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供销合作总社:做为农服务的生力军
供销社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如何在“建设新供销、再创新辉煌”中发挥“洪荒之力”?记者日前走进宜兴、句容、靖江等地,挖掘全省供销社在推进现代农业全程化社会服务、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强基层社服务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让“江苏供销元素”在新时代背景下熠熠生辉。
坚持面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积极创新和优化服务,加快打造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以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农业新型服务主体建设;大力推进以土地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各类农业生产主体提供从种到售的全过程服务……截至11月份,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全系统共建成82个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土地托管等规模化服务面积达700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186万亩。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诸纪录评价称,托管服务这一新型助农服务体系不仅能有效缓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压力,还创新了为农服务方式,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农”服务装了“机械翅膀”
“农民送来的粮食通过自动提升机转送到粮食清选机,剔除杂草后再进行干燥处理送入粮仓。”在无锡天信农资有限公司6000平方米的粮食烘干中心内,董事长宗顺明向记者展示了眼前40台粮食烘干机的运作流程。他介绍,烘干机是去年引进的,耗资2500多万元,粮食烘干能力达到日均1000吨到1500吨。
除了烘干设备,用于植保飞防的无人机、30天能完成约6000亩插秧量的高速插秧机等都让天信成为当地农民心中的“明星公司”。当地农户张建国流转了1100亩地用来种植水稻和小麦,前年开始接受天信服务的他深有感触:“打工一年才赚两三万元钱,现在一年能赚十多万元,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去年我们流转了6400多亩地全托管,帮农民解决种收储烘销等一系列问题,各环节的服务收费均低于市场价,给农民送上切实的福利。”自去年得到省总社800万元的注资参股后,宗顺明现在的底气更足了。
2016年,宜兴市杨巷镇开始试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在此背景下,杨巷镇供销社联手2家合作社、3家相关产业公司组建宜兴市金裕穗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建成杨巷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杨巷供销社主任陈尧良介绍,除了配备育秧、烘干等设备外,中心正筹建全省首个恒低温粮食仓储库,未来将用3年至5年时间扩建成10万斤存储量的粮食集散中心,为全镇稻米农户服务。
“农民社员”成为最大受益者
在镇江句容市郭庄纪兵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内的一面墙上,“郭庄农村消费合作社生产服务价目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有育秧、翻耕、收割的市场价和社员价比较明细,以看得见的优惠为社员们送上‘会员大礼包’。”刚从田间赶来的郭庄供销社副主任谢纪兵还没来得及坐下便“宣传”起来。他说,合作社通过开展合作式互助、菜单式点供、保姆式托管等形式,优先为每一位有生产服务需求的社员提供系列服务,并确保服务收费低于市场价10%左右。“成立以来,共为500多位社员节省生产成本180余万元。”
记者了解到,以纪兵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30多家郭庄供销社参股领办的合作社共同服务了郭庄6万亩农田中的2万亩。2017年下半年,郭庄农村消费合作社托管国家级郭庄万亩良田土地项目,该万亩示范区实行从耕到种、管、烘干收储、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成后年农产品交易量将达7000吨,农民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网点建设有了“排兵布阵”
再生资源市场分拣加工中心、西来镇为农综合服务中心、侯河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站、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靖江供销社摸索出“以1个市级中心为龙头,8个镇级分中心为依托和60个左右村级综合服务站为终端”的“1860服务网络体系”,配置药肥零差率配供、烘干加工、农机服务等十二项服务功能,村级、镇级、市级分别按照4+X、6+X、8+X的形式在基本功能之上进行丰富。
靖江供销社主任卢杰介绍,2020年服务网络建成后,各网点将开展粮食种植、农田植保、粮食收割、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等服务,承担起村域范围内“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化、综合性的为农服务职能。目前,已完成1镇9村的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和综合服务站点的建设任务,其他镇村正在有序推进中。江苏经济报记者刘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