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栟茶探索”

来源: 时间:2018-07-02 点击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深刻阐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怎样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这也正是我省很多乡村急需厘清的方向性问题。对此,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成为很多乡村给出的答案。如东县栟茶镇正以优先发展实现“四化同步”,以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均衡,以全面发展实现利益共享,奋力推动乡村振兴。

“跳出传统的观念,惯性的思维,主动转型;又要防止全盘否定,栟茶的发展要传承,要摒弃,要弘扬,要更新,更要创新。”如东县栟茶镇党委书记张锋认为,不要空喊口号,要落脚到项目的增量上,落脚到乡村的生态环境治理上,落脚到发展的风险防范上,说到底,就是要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之路。

栟茶古镇: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谈到农村,越来越多人的第一感观,不再只是“落后”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词——“乡愁”。记得住“乡愁”,成为很多人对于农村的渴望。但是,在张锋看来,不是每个乡镇都有底气让人们记住那悠远流长的“乡愁”。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乡镇,在悠久文化的沉淀下,才给了人们记住“乡愁”的最佳地点。

栟茶,自然是其中之一。一直以来,古镇文脉就是栟茶的地域符号。2014年,栟茶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7年,住建部公布276个镇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栟茶镇榜上有名。当时,全省共15个镇入选,南通仅有两个。

目前,栟茶镇47条古巷道,依然保存完好。记者来到栟茶古镇,置身其中,放眼处尽是青砖砌造的民居建筑,古色古香风格犹存,仿佛一幅藏青水墨画。据了解,自南宋至清末,栟茶出过状元、榜眼和数十名进士、举人,因清朝乾隆时期发生的“一柱楼”诗案而天下皆知,以及“前有缇萦,后有蔡蕙”而闻名的冒死救父故事等,都值得今人潜心研究,惠藏后人。

“这样保存完好的古镇,在全国并不能随处可见。”据张锋介绍,之所以能有这处供今人记住“乡愁”的地方,得益于栟茶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古镇的保护性开发。

据张锋介绍,当前,通过高质量规划,栟茶古镇的保护性开发仍在积极开展。目前,古镇内的大东旅社、王二小酒楼修葺已毕,东石桥、“国医馆”数月即可竣工,酒文化博物馆等项目正在开工建设,西街文创园项目也已与意愿投资方达成协议,圈门、廊桥、牌坊等项目完成了方案提交,中市街房屋修缮项目已经确定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温泉项目也与投资方达成协议,待总规及城市设计确定后,进行选址、申报……未来,栟茶将继续充分利用栟茶古镇这一文化品牌,对接周边其他旅游资源,扩大发展旅游经济,让更多游客前来铭记“乡愁”。

实业兴镇:美丽健康产业“异军突起”

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仅仅靠记住“乡愁”显然不够。张锋告诉记者,栟茶早就意识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够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然而,栟茶并不是一味地急于上项目,甚至不加选择地引进各类不利于“绿水青山”的项目。“我们很清楚,栟茶首先需要实业兴镇,在产业发展上振兴,石油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整个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一定是导入新兴产业。”张锋认为,实业兴镇在传统产业跟新兴产业上,今天的栟茶要处理好当前跟长远的关系,处理好“走出去”跟“请进来”的关系,“我们要有一种思考,如何通过实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打造一个新高地。”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最终,栟茶提出围绕以“美妆、美容、美食、美景、美文”为核心的美丽健康产业定位,贯彻“产城游田”一体化发展思路,推动乡村的大发展。

为此,一大批新的重大项目纷纷落地。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底,国内日化行业的民族领军品牌隆力奇落地栟茶。隆力奇为长江经济带重量级的企业,它的人工智能4.0工厂正式在栟茶镇三星工业园区奠基,从而为栟茶镇以及三星村的美丽健康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今年2月份,隆力奇生物董事长徐之伟更是成为三星村名誉书记。

不仅如此,目前,栟茶正利用区域优势,积极深耕上海,已与多家企业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同时,栟茶还坚持“走出去”战略,与贵州茅台镇缔结友好乡镇,就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建设、文化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

民生福祉:把“重中之重”落到实处

“栟茶近几年成绩的取得,实属来之不易,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不足之处,栟茶依然有着不少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张锋坦言,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栟茶一定要摒弃偏安一隅式的自我满足,在补短板中寻发展。

去年,国家统计局南通调查队“走帮服”活动来到栟茶,围绕栟茶当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百姓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撰写了《栟茶调查》一书,准确把脉镇情,精准补齐短板,增进民生福祉。

实际上,作为“五彩栟茶”发展思路的提出者、推动者,张锋始终相信,栟茶只有在民生福祉上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才是坚持正确的方向。“因此,提及思想解放,最终还要落到美丽镇村建设上,要从历史的角度,处理好老百姓的诉求”。近几年,该镇基础设施投入超历史,连接大动脉,重新规划核心区,四横三纵立体交通,8个高档住宅小区32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教育设施面貌日新,卫生设施令人瞩目,公共服务设施堪称一流。

在兴凌村,以提升组织力、服务力为重点的思想解放,正在助推村居全面发展。记者了解到,兴凌村坚持“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延伸党的工作臂膀,推动党组织引领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稳步发展高效农业。同时,积极探索“党总支+家庭农场+贫困户”模式,一三产融合发展;并且注重村居生态保护和河道治理,坚持“四种制度”,摸排隐患,化解纠纷,确保村居和谐稳定。

“推动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相互激荡、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相互促进,不断更新和创新,找准发展的生长点、着力点和动力点。”张锋认为,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真正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