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薛埠镇两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调查

来源: 时间:2018-06-29 点击数:

    薛埠镇仙姑村位于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西北部,辖区面积11.21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4025人,流动人口426人。截止到2017年底,共有集体资产1200万元;2017年村集体总收入11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9600元。近年来,仙姑村依据地区优势和产业特色,结合当地村情地情人情因素,确立了“立足本村实际,突出优势产业,创新经营机制,提升发展能力”的总体思路,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突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乡村农家乐,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发展框架,壮大村级经济,带动群众致富,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项目推进、优化服务的方法,引导农户流转土地,促进土地集中,有效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到目前为止,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近2200亩,并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1个。同时,我村根据上级业务部门要求,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促进土地流转规范化运作,履行“法律咨询、供求登记、发布信息、跟踪服务、代理服务、纠纷调处”的职能,发挥土地流转平台的作用,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加快农家乐专业村建设。坚持用活政策、配套服务的原则,积极发动本村村民自主开办农家乐,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我们整合本地区农家乐资源并印成宣传画册,集中对外宣传推介,提升我们仙姑村农家乐品牌影响力,促进我村农家乐产业的提档升级。目前我村自主创办农家乐的农户已达到18户,带动和转移劳动力200余人,不但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还增加了农户家庭收入500多万元。三是加快旅游观光项目的招商引进。结合茅山老区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乡村旅游发展为追求方向,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基地。围绕高品味策划、高标准包装、高质量建设的要求,积极引进投资两亿元的壹号农场项目入驻,围绕打造生态有机数字型农场新思路,进一步完善提升功能。针对闲置土地,做好土地平复整理工作,完善水利设施,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打造生态环境氛围,促进招商。
    薛埠镇致和村13平方公里,村民754户,2100人。2013年由彭城、致和、杭山三个经济薄弱村合并而成,5年多来,在村委带领下,经过全体村民的努力,把昔日的经济贫弱矛盾突出的村,改造成了全镇的先进村。
    致和村抓住机遇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原彭城村2012年底由于要偿还债务和发放村干部工资,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只得变卖了一座庙宇,才算度过了年关。致和、杭山村也无资金积累。没有钱解决不了群众的问题,办不了实事,更谈不上发展壮大,“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怎么办?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从盘活现有资产着手,将不动产变成资本。第一,将2个村级林茶场对外发包,每年获取30万元承包金。第二,对合并后多余的2个村委会办公室以及其他些固定资产,在区旅游开发、道路建设和镇统一拆迁中争取合理资金补偿。第三,每年通过项目建设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专项专用,减少村级负担。第四,抓住机会,果断决策。常州中级法院拍买了地处致和村的原江南电力厂,经评估,该厂资产值3200万元,占地62亩,村里最终以2000万元拿下该地块然后再以厂房招商引资,引进企业进驻。目前已有7家小微企业入驻,2016年开票销售超过1.5亿元,村收取150万元的年租金,致和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如今村资产总量已超过了2000万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