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连云港三农形势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连云港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贯彻“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理念,先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康居示范村创建、统筹城乡试点示范、美丽乡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等三农发展重点工程,学习借鉴浙江、山东、徐州等地先进经验,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典型示范带动,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六大片区建设,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当前的基本情况:
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11个乡镇、19个村开展统筹城乡试点示范以来,共计建设重点项目1147个,完成投资额187.67亿元,涌现了浦南镇、柘汪镇、海头镇,江浦村、海脐村、沙口村等一大批镇村典型;牵头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共建设49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14亿元。
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六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共完成重点建设项目107个,109个项目正在实施,完成年度投资2.39 亿元,片区创建格局已经形成,连云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区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建成省级美丽乡村55个,列入100个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的村已全部达到整洁村创建标准。41个市级特色村、59个省级示范村创建工作正在序时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离省、市委的要求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比还有不小差距,存在一些主客观方面的问题,亟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提升。
一是规划执行“力不够”。
美丽乡村片区建设总体规划已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出炉,但由于实施主体主要在镇村,市级业务部门只起建议、指导作用。一些排定的公益项目、产业项目在用地、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存在制约,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另外,由于农村建房早期规划的缺失和规划执行的不平衡,导致一些地方在建设过程中随意性较强,规划的连续性没有很好的执行,导致规范和整治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二是财政投入“量不足”。
美丽乡村片区规划定位高,着眼于环境整治和产业转型并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前提,涉及的基础配套工程量大,建设的涵盖面广,所需投入资金量大。但二元体制下财政投入重点在城市和各类园区,对农村的投入明显不足且欠账较多,加之各级涉农部门资金、资源难以科学整合到位,县区、镇村建设压力大,资金配套难,迫切需要财政引导支持。我市本级财政投入由2014年1000万元缩减到目前的300万元,与省内的徐州、山东的临沂、莱芜等地也有不小差距。
三是部门协作“责不清”。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党委、政府的多个部门,容易造成主体不清、责任不明等情况出现。就连云港而言,如省级美丽乡村由市综改办牵头,市级美丽乡村由市委农工办牵头,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由城乡建设局牵头。多头并管、主体不明、职责不清、容易扯皮。需要整合建设内容和明确建设重点,建立和完善多部门联动协作工作推进机制,明确主体、职责,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这也是考察浙江和山东后的共同感受。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高标准定位,科学规划。
准确的方向定位、清晰的建设思路、科学的规划体系,是浙江、山东等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经验。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要坚持统一规划,科学编制全域性整体规划,注重各类规划相互衔接;另一方面要坚持因村制宜,从实际出发,强化项目的策划和包装,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建设之路,充分挖掘村庄的自然形态、历史渊源和传统特色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村庄发展格局。同时,还要严格执行规划的落实,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确保建设质量和品位。
二是高强度投入,联动推进。
财政引导、金融支持、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多元化建设体系给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山东蓬莱市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对获评“蓬莱美丽乡村”按每个村居40万元给予奖励,由镇街统筹使用。淄博市对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等专项工作给予奖补。曲阜市财政、发改、农业、林业、水务、住建、国土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搞好统筹整合,优先向重点村、重点镇、示范区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均建立了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密切配合协作,及时会办难题,持续不断发力,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保证美丽乡村整体建设效果。
三是高质量经营,品牌支撑。
浙江安吉围绕竹子、白茶等农业主导产业,以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连云港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也要注重因地制宜,深入发掘地方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产业经营、品牌经营的能力和水平,按照“优势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精”要求,以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为方向,积极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放大“连天下”农产品品牌效应,努力实现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崭新境界,为农业农村工作在实现强市富民方面做出积极的表率。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