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大丰区年内计划生态修复两万亩湿地

来源: 时间:2018-07-17 点击数:

     7月11日下午,大丰区四卯酉河北侧5公里处,8台挖掘机正在拆圩,随着3米多高的隔圩被拆除,一片近800亩的鱼塘将逐渐恢复成滩涂湿地。6月以来,对照申遗标准,大丰区积极推动申遗迎评工作,加快推进遗产提名地环境综合整治。

  这片鱼塘是由当地养殖大户沈红信承包的,位于盐城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内。按照申遗要求,鱼塘必须恢复成自然湿地原状。盐城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拥有国内连片面积最大、生态类型最齐全、冲淤演变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大丰境内面积10.6万公顷,临海区域上世纪先后实施多次低标准匡围,各种原因造成生态功能一定程度弱化。

  “虽然造成了个人的经济损失,但申遗不仅是我们盐城的大事,也是国家行为。我们应该积极支持。”63岁的沈红信是名老党员,2013年开始海水养殖白虾、花蛤等产品。虽然为刚投放的虾苗、鱼苗“打水漂”而痛惜,但他仍主动配合,支持退渔还湿。

  江苏大丰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鹏介绍,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该区今年计划完成生态修复两万亩,集中在珍禽保护区和遗产提名地缓冲区内,包含终端养殖户在内共有65户。按照要求,今年底拆除全部生产设施、地面构筑物和硬质护坡,实施生态修复,营造多种生境类型,为不同生态类型的鸟类提供多样的适生生境。6月以来,该公司重点推进申遗点位的退渔和环境整治任务,其中退渔面积1569.1亩,积极做好区域内原鱼塘承包户的思想工作,做好补偿,保证养殖户的切身利益。

  6月以来,大丰区对照遗产提名地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全面排查辖区内存在的问题,把整改工作落到实处。据了解,该区申遗点位的退渔还湿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基本完成补偿谈判,养殖户开始出鱼排水,并组织了8台挖掘机进场拆圩,预计7月底完成整治任务;同时对绿博士北大堤、竹港新闸、川东港新闸等处的废弃构筑物、私拉乱接线路、海洋及生活垃圾等进行了集中清理。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