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南通奋力推进“三个全覆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为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提供的遵循。南通市结合实际和先进地区的鲜活经验,从去年起,围绕高标准农田、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联盟三项工作,在全市试点推行“三个全覆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初见成效。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绿化美化标准化田园
“推进‘三个全覆盖’试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层实践。”南通市委副书记张兆江说,南通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9亩,对大多数农民来说,要增收致富,就要做活土地文章,向农业要更高效益。
南通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全省唯一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试点市。根据南通市的目标,到2018年底,全市6个试点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须达到80%以上。这是事关“三个全覆盖”试点目标能否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高标准农田,首先体现在规划设计起点高、建设标准高。按照《南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程》所确定的标准,项目区必须建成“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沟相连、渠畅通”的高产稳产农田。在投资标准方面,要求每亩投资达到2500元,只能高,不能降低。
在如东县袁庄镇戴南村,上千亩耕地连成一片,土渠全部升级成2米宽的质硬渠道,由于土地流转给了大户,沿线少了不少跨渠桥,渠边栽上了一排绿化树木,整体上视觉美观。当地镇村干部介绍,全镇11个村有8个村实施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每个村有1000亩的核心区,并优先做好路渠和泵站配套,结余部分再去做土地平整。从2016年至2018年,袁庄镇三年累计项目建设规模达4.3万亩,涉及8个村,总投资1.075亿元,创历史之最。到今年底,项目全部建成后,全镇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6.4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85.4%,每个村的高标准农田占比均突破80%。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袁庄镇共平整田块近千亩,新增耕地530亩,畅通了农机入田通道,建成区域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到90%,耕作条件显著改善,每亩耕种成本节省50-100元。目前全镇已有39142亩高标准农田流转给了新型农业种植主体,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在项目实施中,结合道路、渠道整修栽植农田林网近万株,呈现出“地块方格化、灌溉最大化、耕作机械化、环境园林化”的良好农田生态系统。
南通各地通过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资金,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州区十总镇通过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中央财政支农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配套工程等项目资金,实施土地平整,并配套沟渠路建设,建成土地平坦、沟渠路配套、旱能灌涝能排的连片高标准农田8.03万亩,建设后耕地面积达10.55万亩。今年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5万亩。到明年4月,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可达91.1%。2019-2020年将再新增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发挥高标准农田持久增收效应,后续管养是关键。南通各地将通过验收的项目纳入农村“四位一体”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和年检项目管理,落实管护单位、资金和责任人,确保工程长久造福于民。海安市雅周镇许家庄社区将全村9座泵站及其渠道的使用权全部交给种植大户管护,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海门市正余镇则明确泵站、管灌、输电工程产权归集体所有,实行租赁经营。“不仅集体负担轻了,工程得到了很好的维护,而且承包者责任心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正余镇五总村支书汤芦说。对道路林木等公益性工程采取专业管护队管护方式,按路段确定专人负责管护,明确管护标准,根据管护好坏进行奖惩,发放工资。而今,各个项目区面貌焕然一新,道路硬化、方田成网、树木成荫,呈现一幅香化、美化、绿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实施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集体获利
乡村振兴,前提和基础是产业兴旺。南通曾做过调查,全市92个经济薄弱村,有的村营收入虽然能够达到50万元以上,但有不少来自于增减挂钩项目、占补平衡项目建设,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做强集体经济,增加长期稳定收入,就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实践中,南通探索出不少好做法、好经验。如在流转方式上,采取土地全部预流到村,签订格式化合同,委托村集体对外出租或直接组织规模经营。在流转价格上,以县(市)区为单位,探索建立指导价,实施“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的利益分配方法,探索推广“租金定期动态调整”的价格调节机制,保证农户和经营主体双方利益。到2019年底,全市六个试点镇适度规模经营要占到高标准农田的80%。
今年,启东市首次设立土地流转指导价格,综合考虑各镇(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土地资源环境等因素,将全市分成两类地区:一类地区种植粮食的800元/亩·年、露地蔬菜850元/亩·年、设施农业900元/亩·年;二类地区则分别比一类地区少50元/亩·年。该市在市、镇(区)农村土地交易中心建立失信经营主体数据库,每季度更新数据信息。对拖欠土地租金、擅自改变农业用途、严重破坏或污染租赁农地、有掠夺性经营、未经流出方同意转租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失信经营主体,限制新增项目审批、不得在本市范围内再流转土地、不得享受财政支农资金补贴、不得申报荣誉称号等,从源头上控制流转农地的风险。海复镇镇长黄海荣介绍,当地除了向种植大户收取复垦押金外,还另外收取500元/亩的租地风险押金,万一种植经营者跑路后,作为空茬补贴给村民的损失。
“要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农业项目。”南通市各级政府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各地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鼓励村集体通过集体经营土地壮大集体经济。海门市通过市、镇两级财政重点扶持村级集体经营组织适度规模经营,其中市财政补贴200元/亩,镇财政补贴400元/亩,目前该镇50亩以上土地流转面积已占全镇耕地面积56.7%。到今年底,预计可达到31130亩,占高标准农田面积75.79%。同时对村集体领办、土地流转面积不少于500亩、流转期限不少于5年、正常运转3年以上且有盈利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及由村集体领办、成员不少于80人、持续运转3年以上且有盈利的专业合作社,财政给予村集体一次性奖励10万元,并在项目申报上优先安排。
如皋市丁堰镇今年以村集体方式流转了2000亩高标准农田,用于地方特色农产品——黑塌菜和香堂芋种植,其中新堰社区承担了500亩核心区的建设任务。该项目已列入今年如皋市的奖补项目,黑塌菜每亩补贴400元,香堂芋每亩补贴1600元。按照黑塌菜每亩2000斤的产量,每斤1.5-2元的市场价,每亩收益至少在1000多元,比传统种植稻麦要强好多。截至目前,丁堰已累计完成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6886.907亩,占高标准农田面积61.32%。全镇50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主体167家,其中今年新增96家。
“用两年左右时间,实现‘三个全覆盖’,推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互促共赢,产业、要素、利益联接更加紧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提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全市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南通市政府负责人说。
组建社会化服务联盟,加快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按照南通市“三个全覆盖”工作部署,到2019年底,全市社会化服务联盟建设要达到80%,社会化服务实现全覆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通鼓励有条件的村积极探索,牵头组建功能齐全、组织化程度高、服务保障能力强的社会化服务联盟,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有偿服务,壮大集体经济。
海安市雅周镇许家庄社区今年集体流转经营耕地813亩,聘用3名有种植经验的村民具体打理,建立了服务联盟,采用打包服务,大幅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如一亩水田插秧,村里除了提供育秧地、种子、农药外,从育秧到起秧、运秧、插秧等环节,按68元/亩统包给村服务联盟完成;犁耕、旋耕、施肥、漫田,打包价85元/亩,而散户光深耕一项就要80元/亩。目前,该村集体经营的小麦已经出售三分之二,获利5.9万元。
海门市正余镇根据区域特色及优势产业,建立了稻麦轮作、设施农业、特色杂粮经营服务、农产品加工服务4种类型5个社会化服务联盟,其中4个是由村经济合作社为发起人,由村集体独立经营。如南区稻麦轮作服务联盟,整合了区域内现有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机械,设立了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粮食仓储中心、机械维修中心、农资配送中心、粮食收购销售中心,服务覆盖7个行政村8500亩耕地,实行全程机种、机收、植保、烘干、秸秆还田、机械维修、收购销售等服务。联盟通过有序分工,整体联动,保证了区域内机收机种,不误农时。服务联盟搭建育秧、烘干、仓储、农机停放等公共服务设施,收取合理费用,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还解决了农村种田老龄化、无人种地的现象。服务联盟年收入预计可达200万元以上,纯收入20万元以上。
今年5月21日,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于家坝村成立家庭产业服务联盟,囊括了全村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机手、农资经营户。通过联盟与肥料厂竞争性采购谈判,最终为联盟成员节省万余元化肥成本,使大家享受到抱团发展带来的红利。在今年小麦收割中,联盟与东台农机队谈判,将联盟所有种植面积整体打包,包括从小麦收割到耕地、耙地等服务,整体打包价105元/亩,比以往省了30元/亩,累计节约成本约12万元。小麦出售时,联盟又出面与骑岸粮库联系,确定了交易价为1.08元/斤,比散户高出0.03元/斤,累计增收16万元。有意思的是,联盟成立不到20天,就为联盟成员节约成本近30万元,吸引了村外近25家家庭农场主动申请加盟。下一步,服务联盟将建立自繁良种基地和粮食烘干中心等配套设施,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增加村集体收入。
启东市海复镇滨海乡村游产业服务联盟颇具规模,形成粮食生产、蔬菜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农机服务、农家菜馆、民宿、餐饮配送、旅游接待等于一体的的消费服务链。其中民宿合作社以“企业+农户”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滨海村、家禄村、庙基村、兴益村部分农户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本地自然与人文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特色农业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为游客提供渔家风情、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目前已发展成员20家。
南通市农委主任朱进华表示,“三个全覆盖”工作已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考评内容,各地要强化责任意识,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着力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和一二三产融合,为富民强村兴农探索出“南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