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擘画乡村振兴“路线图”
乡村振兴的大幕已全面拉开,江宁将书写一份怎样的答卷,令人充满期待。日前,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不仅为全区实施乡村振兴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更搭建起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这份厚实的文件,描绘了江宁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展示出我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明确“三步走”目标任务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区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区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四变”工程和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对标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求,江宁还存在短板和不足。
按照“20字”总要求和五个振兴的总体布局,结合区情农情,《实施方案》制定了“三步走”的乡村振兴“时间表”,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现代化水平力争跻身全省前列,农民生活达到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初步形成宜业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新格局;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展现现实模样,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实现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全体农民共同富裕高标准实现,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四变兴农、五新强村”探索乡村振兴道路
未来五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头五年,既要在农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为此,《实施方案》提出,要按照“五个振兴”的总体布局,大力实施“四变兴农、五新强村”决策部署,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江宁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四变兴农”即加快推进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把盆景变成百花园,到2022年,“420316”全域特色田园乡村基本建成,646个规划一般村基本建成美丽宜居村庄;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把农村变成大景区,到2022年创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返乡,把大学生变成创业者,到2022年全区大学生和农民在农村成功创业数量超过3000人;加快推进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变成富裕户,到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突破3.5万元。
“五新强村”即大力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农人、乡贤精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者等新主体,大力发展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生态休旅经济为主干且多链融合的新业态,大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宜居的新田园,大力营造党建领航、善治有序、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大力推动城乡发展新融合,在实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十大工程”护航乡村振兴新征程
围绕贯彻落实“四变兴农、五新强村”的决策部署,江宁区将实施“十大工程”,护航乡村振兴新征程。
实施城乡融合改革创新试点工程,因地制宜推动街道和特色小镇发展;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农民增收工程,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深入推进“420316”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施乡村善治工程,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工程,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农村改革创新工程,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实施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工程,以高质量的党建工程引领乡村振兴。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江宁区将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考核制度,考核内容纳入全区科学发展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将编制集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文明、富民增收、农村改革为一体的江宁区乡村振兴规划战略5年实施规划,并按照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不搞刮风运动的要求,紧扣“四变兴农、五新强村”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和行动,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