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地矿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沛县模式”
沛县是江苏省煤炭主产地和华东地区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40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在这里留下了8.9万亩深浅不一的塌陷地。近年来,为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沛县同大屯煤电公司、徐矿集团不断加大采煤塌陷地治理力度,针对塌陷地的形状、土壤类型、地层结构、稳沉程度、积水深浅等不同情况,坚持塌陷地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制订不同治理方案,进行分类改造,积极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采取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创建光伏产业基地、矿地和谐共建“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逐步把塌陷地转化为独特的开发资源,采煤塌陷地治理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近些年,沛县已完成2.57万亩塌陷地治理,决心打造全国生态修复治理和传统产业转型示范区。通过在采煤塌陷区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同时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将“地球伤疤”打造成耕地、鱼塘、湿地、景观和产业基地,发展起一个个绿色新城。3个进行生态修复的湿地中,安国湿地景观开发项目已初具规模,龙固镇龙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采煤沉降区生态修复示范区,杨屯镇洪福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已经委托浙江大学完成了详细规划,目前也正在加快实施当中。
大面积采煤塌陷地,具有发展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投资10亿元新上徐州拓正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多晶硅项目,一期50台铸锭炉项目竣工投产。利用采煤塌陷地1800亩,建成34兆瓦光伏电站,包括徐州宏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1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徐州立澜光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兆瓦光伏项目都已并网发电。
沛县坚持以地矿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绿色发展、效益优先“三个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沛县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力争全省首批、苏北首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围绕绿色稻米、高效瓜菜、优质果品、生态肉鸭、特色水产五大主导产业,以西部大沙河现代农业产业带和东部徐沛快速通道现代农业产业带“两带”建设为核心,突出绿色稻米、优质果品、生态肉鸭、养生牛蒡、辣椒制种、设施西瓜、高效芦笋、特色水产八大特色产业集群。
按照“培育龙头、建强基地、打造品牌、壮大产业,盘活流通”的思路,提档升级沛县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鹿楼镇果品物流园、杨屯镇粮食物流园,积极培育忠意食品、云雪面粉、大连真心等龙头企业,不断延伸增粗稻米、果蔬、肉鸭三大产业链条,带动劳动就业和订单基地,今年力争实现农产品销售总额达到470亿元。依照“龙头企业+农业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的融合模式,深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发改经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