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瑞:在杭州将泰兴农产品卖成品牌
7月,酷暑难当,但泰兴市分界镇张竹村的农场主王传瑞一刻不得闲,这段时间,他正忙着加工自家农场收割的黑大麦、油菜籽,以保证杭州市场的供货。
原来,除了在泰兴建农场,王传瑞还在杭州开了一家泰兴农产品专卖店,通过“农场基地+专卖店”种卖结合、直供经营的方式,把泰兴农产品种出了品质,卖成了品牌,年销售上百万元。
放弃高薪,回乡办农场
2014年之前,王传瑞在浙江当兵整整16年。
在部队,王传瑞主要从事的是后勤工作,由于他性格随和、吃苦耐劳,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并荣立三等功。“再平凡的岗位,只要你肯于吃苦,擅于钻研,都能干出一番名堂来。”多年的部队磨砺,王传瑞总结出这样一条人生格言。
2014年底,王传瑞转业,杭州一位老板愿意年薪15万聘请他进公司管理后勤业务,但被他婉言谢绝。从小吃泰兴大米长大的王传瑞,决定回乡办家庭农场,把泰兴大米等农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
2015年,王传瑞把家里的所有积蓄和转业安置费、自谋职业费全部拿出来,在张竹村一次性流转170多亩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
然而,隔行如隔山,虽然出生在农村,但王传瑞真正从事农业生产时间不多。于是,他请教当地种田高手,请教农业技术人员,多次前往泰兴农干校、省牧院参加各类培训,向扬州大学、市农业局的技术权威请教。白天他在田间地头劳作,晚上挑灯夜读,从田间耕作到病虫害防治,从种植知识到机械操作,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
很快,王传瑞种植出了品质上乘的水稻,不仅口感好,而且产量高,亩产较分界全镇平均水平高出10%。
注册商标,杭州开专卖店
种出好的大米,还需要开拓好的市场。出于对杭州市场的熟悉,王传瑞决定在杭州开设专卖店。
撬开杭州的市场并非易事。对于这一点,王传瑞心里非常清楚,“杭州的消费水平很高,大米市场长期被东北大米、日本大米占据,泰兴大米要进入杭州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树立口碑。”
2016年,在开设专卖店的同时,王传瑞为自己种植的泰兴大米注册了高沙田黄商标,并拿到了无公害认证资质。
在销售方面,出于对自己大米品质的信心,王传瑞大打“免费”牌,免费将大米送给酒店、商场和顾客试吃,待认可了再购买。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品质,他还在大米包装袋上印上了自己的头像,并且通过将大米保存在稻壳里,每隔半个月出货一次的方法,保证大米新鲜度和口感。“我的大米,好吃可以再来买,不好吃免费退。”当年,仅免费,王传瑞就送出了几千斤大米。
经过努力,王传瑞的泰兴大米在杭州市场有了口碑,还成功赢得了浙江正方集团的青睐,双方签订了年供货150吨的销售协议。
联合农场主,一起种植销售
这些年,随着泰兴大米在杭州的畅销,王传瑞成了分界镇农户和农场主争相学习和追随的能人。“他脑子活泛着呢,不仅会种粮食,还会卖粮食。”张竹村村民王传圣说。
“我们不仅要学会卖产品,还要懂得售后服务。”王传瑞告诉记者,他卖大米的同时,都会随袋奉送一本大米食用手册,教顾客根据米的特性煮出更香的米饭、米粥。
在王传瑞的带领下,张竹村有10多户农民加入了王传瑞的农场种植行列,每年王传瑞都定向向农户们供应种子、肥料,并以高出市场的价格收购,年带动农户增收上万元。
今年初,王传瑞与缪世华等分界镇其他3位农场主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种植、销售泰兴农副产品。
与农户、农场主建立联盟后,王传瑞除了大米种植外,还拓展经营起大麦、油菜、鸡蛋等多种农副产品,产出的小麦、玉米、花生畅销市场,价格分别比常规高出15%、5%和10%。目前,他的泰兴农副产品又顺利进入杭州几家五星级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