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遍地黄花是真“金”
农家少闲月,丰收人倍忙。虽然秋收时节尚未到来,但泗阳县张家圩镇大元村的150亩黄花菜却已进入采摘尾声,村民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立秋之后,早晚已有些许清凉。16日清晨5时30分,王克发早早地来到了黄花菜种植基地,开始采摘黄花菜。“现在中午还是太热,趁早上凉快多干点。”和王克发一样,其他村民也早早到了地里,忙着采摘。
淡黄色的黄花菜在阳光的映衬下绚烂夺目,给乡村增添了一抹清新。大元村村民陈安华家里种植的10亩黄花菜也大面积成熟,这两天,他每天带着家人在自家地里采摘黄花菜。陈安华告诉记者,他们平均每天可以采200斤左右黄花菜,已经连续采了两个月,今年10亩地预计可采1.2万斤,按4元一斤的价格算,预计收入4.8万元。
地里忙采摘,厂里忙加工。上午9时,在张家圩镇生态环保创业园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在对黄花菜进行分拣、清洗、杀青……“黄花菜采摘下来后,要及时进行杀青、烘干、冷却,不然半天内就会馊掉。”工人何艳蓝一边将杀青过的黄花菜从机器上端下,一边告诉记者。
“杀青是决定黄花菜卖上好价钱的关键,杀青时间把握不好,就会影响条形和成色,晾晒烘干后就成了油条菜,自然也卖不上好价钱。”谈起黄花菜加工技术,已经在厂里干了两年的何艳蓝说得头头是道。
站在机器旁,一会儿便汗流浃背。但何艳蓝全然顾不上这些,她要时刻紧盯机器,把已杀青的黄花菜端下、码好,送进烘干房。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据黄花菜种植基地负责人王振介绍,大元村从2015年开始种植黄花菜,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群众自种自管,一种是由基地集中种植管理,成熟以后由基地负责回收加工和销售。
“我们加工的干黄花菜色泽金黄、条长肉厚、久煮不烂,品质比较好,所以很畅销。今年每亩能出四五百斤的干黄花菜,预计能实现60万元的收益。”王振介绍说,用工高峰期,基地的采摘和加工人员有100多人,发展黄花菜产业不仅为当地群众找到了一条种植增收的渠道,还带动了当地群众通过务工增收致富。
“忙完了农活,家里正好没事,在这里干,一天能挣八九十块嘞。”时至正午,王克发匆匆吃完午饭,稍作休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采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