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堡垒富口袋抓治理 党建领航龙潭村富民惠民探新路
不久前,一场法治文艺演出在港闸经济开发区龙潭村辖区的龙湖家苑小区上演。周边居民纷纷赶来,听歌、看舞、参与知识问答。龙潭村是晚会的协办单位,村党总支书记秦峰说:“如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会经常组织这类活动,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龙潭村现有常住人口12688人,26个村民小组,管辖两个大型拆迁安置小区。村党总支下设8个支部,党员224名。近年来,龙潭村根据融合党建、“一轴四轮”工作要求,突出党建引领,探索出一条富民惠民的新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龙潭村将抓党建作为第一要务,通过“红色细胞增能工程”,切实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该村探索实行“343”工作法,将“党的生日、主题党日、周五会客日”三个活动日作为制度固化起来,围绕“党性教育、实践锻炼、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四项内容开展支部生活,健全“民主评议党员、每月谈心谈话、党员动态管理”三项制度规范,推动支部生活难题破解、活力提升。龙潭村打造党建“资源共建网”,整合下属党支部与辖区内学校、企业等单位党组织资源,唐闸工人文化宫、天生港小学、天生港消防队等10家共建单位党建资源向辖区群众开放;建立道德模范馆,提炼出龙潭“善”文化精神,自“慈善双雄”胡汉生、吴锦泉之后又涌现出献血达人杨建华、优秀调解员侯如英等先进典型,道德引领的“集群式”效应进一步凸显;建立龙潭党史馆,开馆至今接待党政代表、社会团体等200余批次,去年党史馆被评为“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通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基地”。
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龙潭村党总支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利用,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富民强村。在纬七路和长江北路之间,新帝克单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运转不停。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标准厂房帮助我们扩大了生产能力。”秦峰介绍,2012年,上级政府对这一地块居民进行整体搬迁安置,腾出近10亩国有土地,并同意由龙潭村建设标准厂房,出租给村内支柱企业。针对近900万元的工程预算,龙潭村采用分期付款模式出资50%,剩余资金由建筑公司垫付,村里每年用厂房的部分租金偿还,5年内支付完毕。借鸡生蛋的模式解决了企业的发展空间难题,助力新帝克公司短时间内登陆“新三板”。
针对早期招引的环境污染重、群众意见大的染整和汽配制造企业,龙潭村党总支适时将其搬迁后,并先后投入近500万元对老旧厂房进行改造。如今厂区面貌焕然一新,“互联网+现代物流”已形成一定发展规模。依托区位优势,龙潭村妥善处理了两家倒闭企业的矛盾纠纷,解除租赁合同,回收原有厂房进行改造,为附近商城经营户提供相关配套服务。村部迁址后,党总支经过多方联系,将原村部整体出租给解放汽车4S店,增收租金。2017年龙潭村纯收入达418万元。
村集体有了资金,基层治理就有了“底气”。龙潭村完善“服务中心、惠民餐厅、居家养老”三位一体便民服务体系。服务中心免费开设书法、绘画、计算机等培训班,四点半学校、周六课堂志愿辅导获得学生家长一致好评。5年来,龙潭村通过“汉生爱心互助协会”,帮扶村内困难群众2126人次,发放善款150万元;每年投入近70万元用于村民的大病救助、医疗保险等;建立“乐帮志愿服务队”,联合共建单位开展帮扶服务活动35次,服务群众1400余人。秦峰介绍:“我们村以党组织领导为核心,依托‘三所共建’打造‘一核三所’的工作模式,3年来化解急难矛盾纠纷80余起。建立专职长效管理人员、村干部、专职巡查员三级生态巡查机制,今年以来协调处理河道水质问题8起,查改雨污混流问题10起,增种绿化230亩。”
2017年,龙潭村获得“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并通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