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大工程,绘就“乡村振兴“太仓画卷
近期,太仓市出台的《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今后3年,将通过大力实施村级经济发展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工程、精准脱贫攻坚工程、深化农村改革工程等为抓手,强力推进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
一、创新举措,加快村级经济发展
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强村载体建设,支持以区镇或市为单位联合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平台,参与市镇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三优三保”整合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空间指标优先向市或区镇级抱团发展平台倾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引导农村集体经济以抱团形式打破行业和地域界限,整合资源、资产、资金,通过参股、联营、投资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扩大联合与合作,使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由“量态扩张”向“质态提高”跃升。积极探索镇级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到村的机制,到2020年,村均稳定性收入力争达到800万元。
持续推进合作农场规范发展,重点扶持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合作农场逐步扩大自主经营规模,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营效益。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品牌示范合作社。鼓励多元化发展,探索多种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新机制,发展特色产业和项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充分挖掘增收潜力。支持条件成熟的社区股份合作社以联合抱团发展的模式,探索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管理,开展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专项行动,促进合作社健全制度,规范运行,逐步提升管理质量和经营能力。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实现农村集体财务的规范管理和集体资产的阳光交易,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二、拓宽路径,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进一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加强示范引导和服务管理,加大以职业农民为基础的家庭农场扶持力度,建立家庭农场名录制度,推动农民创业增收。建设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完善15分钟农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圈功能,稳步提升农村居民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每年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人数不少于280人。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定向就业援助,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进一步优化集培训、政策、载体、服务、环境于一体的创业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创业培训“进高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引导各地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推进省级创业型乡镇、村创建工作。到2020年,新建苏州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1个,遴选5个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时代工匠”、乡土人才等培育工程,培养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农村人才。到2020年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700人。
进一步扶持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壮大,鼓励合作社参与村镇购买的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农户土地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稳定农民的土地租金收入。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步伐,规范合作社发展,提高经营收益,完善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集体资产收益按股分配,逐步扩大股权收益分配覆盖面,力争达到85%,使拥有股份的农户普遍得益受惠。同时,规范农村社区股份收益分配,逐步减少合作社福利分配比例,增加股份分红水平,保障持股农户的股权分配权益,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加强全民参保登记动态管理,合理提高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个人缴费比例。实施城乡一体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有效衔接机制,确保城乡居民平等享受社保待遇。提高社保经办管理信息化水平,稳步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推动护理服务全面向农村社区延伸。完善兼顾农村各类保障群体的养老待遇正常调整机制,适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员补贴标准。
三、政策托底,大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
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困难居民救助水平,建立因病致贫的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村通过引入商业保险、互助合作等形式,进一步做好重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帮扶工作。实施大病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切实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的生活困难。运用“阳光扶贫·智慧e农”监管系统,对帮扶领域资金和绩效进行实时全程管控,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进一步聚焦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做好党费专项补助经济薄弱村项目。实施新一轮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精准帮扶,对村级年稳定性收入不足250万元或人均年稳定性收入不足1000元的村,在上级扶持基础上,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配套资金,进行开发式扶贫,增强薄弱村自主发展能力,确保到2020年帮扶村实现脱贫转化。
四、深化改革,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进一步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开展镇村两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进一步完善“三资”管理系统,建立太仓市集体资产地理信息库。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线上交易,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阳光运营。巩固提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固化改革成果,加快推进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农村“政经分开”改革,逐步建立村委会公共服务财政合理保障机制和集体经济组织按股分红收益分配机制。
积极探索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机制,推行土地规划空间、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优三保”等指标市域内调剂使用,调剂收益优先保障指标调出地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进一步完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系统,以企业综合评价工作为基础,建立以差别化政策为核心的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机制,倒逼工业企业特别是农村散乱污企业腾退置换转型升级,统筹安排资源和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置换进城进园区发展。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支持企业家、大学生、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返乡下乡开发农业农村资源。
坚持农业农村支出优先的财政保障政策,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着力优化投入结构,创新使用方式,提升支农效能。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主要支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向支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转变。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探索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加大对重点区域投入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农业农村发展投资基金,实现政府投入与社会资本投入融合共生。
此外,太仓市还将通过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举措,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引导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建设;坚持规划管控、市场放开,有序引导工商资本、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