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古韵寻乡愁 兴建项目奔“钱”途——王庄村走发展与保护“双轮驱动”之路
一个有着久远历史和古迹的村庄如何走出一条强村富民之路?近两年来,后白镇王庄村采取保护与发展同步的办法,一手抓古韵古迹复建,一手抓经济项目建设,使得村落古朴中包含发展热潮现代气息,经济发展中又有古韵悠扬乡愁可寻,两者各显特色,相得益彰。
坐落于茅山西面约六公里处的王庄村,有着长达千年的历史,村中保有数处古迹古韵遗址,是我市为数不多的古村落。但与历史悠久深厚相反的是经济薄弱发展缓慢,是个贫困落后村。
既要把古迹古韵保住,又要把经济发展上去。近年来,王庄村“两委会”确立了“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子,下大力气保护复建古迹古韵,下真功夫发展经济项目。今年2月,村里多方筹资投入80多万元,把搬迁学校等几处空闲建筑的屋面利用起来,上马了光伏发电项目,铺设光伏1000多平方米,半年来已发电120千瓦,6月份并网成功,8月底即可收益,预计年收益达12万元。
草坪是当地的主要产业,而王庄村紧邻草坪之乡西冯村,村“两委会”发挥这一区位优势,今年6月份利用流转土地资源发展了50多亩沙土草坪,目前土地平整基本结束,秋后便可播撒草种。据介绍,沙土草坪全部采用了喷滴灌设施,铺设PVC管道1700米。建成后,对外租赁经营,村集体收取租金,每年可增加经营性收入10万元。
王庄村是前往茅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之一。村“两委会”看到了里面蕴藏的商机,7月份,在村前的公路旁建设了一处高炮广告牌。据介绍,广告牌高达24米,可用面积达216平方米。8月底建成后对外招租,根据市场价测算,村集体可收取租金7至8万元。
古迹古韵是王庄村的文化灵魂所在,也是乡愁所居之处。近年来,村“两委会”采取硬性措施,加强对清朝雍正年间的一处牌坊、村中青石板路两处历史遗迹的保护。同时,对老铁匠铺、老豆腐坊、老羊肉馆等传承工匠精神的民间作坊挂牌保护,对村中的6口大塘进行清淤疏浚和塘埂护坡硬化,并从茅山水库引入活水,保持塘中水质清澈达标,打造水美乡村。
依靠“双轮驱动”,王庄村“脱贫达新标”步伐逐渐加快。据村党总支书记罗先霞介绍,去年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今年上半年已接待1000多人次,下半年的高峰期即将到来。下一步,村里将盘活原中心校和幼儿园两处校舍校址存量资产,上网对外招租,壮大村级经济。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发改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