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葡萄托起大梦想 新科技铺就致富路
8月23日,南京农业大学第二届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赛葡萄评龙虾”活动在灌南县世纪缘宾馆三楼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南京农业大学与灌南县联合举办,也是我省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举办的首届优质鲜食葡萄评比。灌南县农业委员会积极组织本县种植户参赛,灌南县葡萄种植企业和大户积极响应,共提供了90个葡萄样品,加上来自南京、句容、昆山、张家港、溧阳、金坛、盐城、海安、徐州、涟水等地供样总计132个葡萄品种参赛,全省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示范基地主任以及各地葡萄种植大户百余人参会。
本次参赛葡萄主要以新品种为主,其中“阳光玫瑰”与“夏黑”两个品种就占据半壁江山,此外还有“藤稔”、“巨峰”、“金手指”、“醉金香”、“巨玫瑰”、“白罗莎”、“东方之星”、“蓝丰”、“紫甜”及“妮娜皇后”等10多个品种参赛。经过7位专家严格的评比打分,最终,来自灌南县居丰园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阳光玫瑰”葡萄获得大赛特等奖,连云港绿果生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清霖家庭农场、汤臣印象葡萄园获一等奖,灌南县林美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家单位获二等奖。此次获奖葡萄均为新品种“阳光玫瑰”,充分表明灌南县在新品种结构调整上、新模式推广实施上,已经将后发优势转化为了领先优势,灌南的葡萄种植水平已跻身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灌南葡萄”进入了创响特色品牌、做强富民产业的发展阶段。
今年以来,县农委积极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县推行县直部门服务企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灌发〔2018〕3号)文件精神,努力践行“店小二”精神,制定了县农委“三位一体”服务机制实施细则,涉及事项分别为审批许可类、政策落地类、监管执法类、政策争取类、咨询服务类五类共11项,不断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特别是灌南县葡萄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目前全县葡萄种植面积2万余亩,亩均产值可达2.5万元,总产值超5亿元,带动就业农户2万户,且培植出许多优秀的葡萄种植新型经营主体,成效显著。
县农委及南京农业大学多次举办挂县强农系列活动,使葡萄种植大户获得了新品种、学到了新技术,更新了新模式,圆了小葡萄发家致富的大梦想。县农委孙存康主任表示,“我们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努力把葡萄产业培育成为新兴主导产业的重要决策,已建葡萄高标准试验示范园和新港大道、临港产业大道、李大线、兴张路‘一园四带’葡萄生产基地10余个,今年的目标是以南农大挂县强农工作为依托,新发展优质葡萄3000亩,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灌南葡萄’品牌”。
为促进灌南县葡萄产业健康发展,传递信息、推广科技、提供服务,在南京农业大学倡导和县农委指导下,经前期准备,灌南县葡萄产业新型经营主体联盟于8月24日正式成立,由63个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入联盟。新当选的联盟理事长孙海潮说:“联盟要联心,要照顾大多数人利益,真诚服务会员,特别是组织引导会员及广大葡萄种植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定向产销”!联盟的成立,将成为灌南县葡萄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进一步提高灌南县葡萄产业主体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增强科技的承载力、品牌的凝聚力与市场的竞争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