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新乡贤文化建设现场会在赣榆召开

来源: 时间:2018-11-21 点击数:

11月15日,全省新乡贤文化建设现场会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召开。与会人员通过深入现场参观交流,一致认为:赣榆区新乡贤文化建设路径清晰,创新高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标杆示范作用,值得学习借鉴。

“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赣榆区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赣榆模式,大力开展新乡贤荐评、示范、涵育、汇智、传承、礼敬六大工程,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赣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思文介绍说。

“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精心遴选新乡贤人物

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乡贤,选准选好新乡贤是关键。高度重视新乡贤选树工作,2016年,赣榆区委、区政府专门下发《赣榆区新乡贤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把新乡贤荐评工作列入全区三重工作、各单位一把手工程,做到“三严三确保”。 一是严把标准,确保评荐权威性。将新乡贤评选划分为“爱乡睦邻、孝贤友善”“创业富民、反哺桑梓”“崇文兴学、守望乡情”“公道正派、促进和谐”“热心公益、教化乡民”“移风易俗、树立新风”6个类别。每一名新乡贤候选人都经过多轮推荐、审核,做到条件过硬、影响广泛、组织认同、群众认可、反响良好。二是严守程序,确保评荐规范性。通过群众推荐、组织提名等方式产生候选人,由村民代表、乡村干部、各界专家组成评选小组进行评议,深入动员、广泛发动超过30万人参加投票,经过层层严格筛选,共产生2000名村级新乡贤,200名镇级新乡贤,60名区级新乡贤,成功将德才兼备的在外成功人士、农村优秀基层干部、创业兴业能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一大批优秀人物推选出来。三是严格监督,确保评荐公正性。对区镇村三级新乡贤评选,都要求必须经过党委政府研究、专家评审表决、广大群众投票等环节,提高参与度、认同度和广泛性。

“连心桥、智囊团、活标杆”

激活乡贤力量

建设新乡贤文化,核心落脚点在激活新乡贤力量。赣榆区采取多种形式、构建多个平台,充分发挥新乡贤的“桥梁”“智库”“榜样”作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程。一是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桥梁”作用。成立129个乡贤会,参与镇村政策决策、矛盾化解等会议,助力基层政府施政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成立83个新乡贤审务工作站和乡贤调解工作室,搭建纠纷化解平台。二是发挥新乡贤在乡村发展中的“智库”作用。依托“怀仁乡贤汇”公众微信号、扶贫兴业“致富团”、慈善公益“志愿团”,建立“1+15”新乡贤信息库,及时汇才聚智。召开26场“凤还巢、谋创业、话发展”座谈会和120场乡贤议事会,推动“人回乡、钱回流、厂回迁”,吸引赣榆籍企业家返乡投资兴业,引发招商引资“雁阵效应”。三是发挥新乡贤在乡风文明中的“榜样”作用。新乡贤是乡亲们眼中的道德模范,也是百姓心中的价值导向。其中,新乡贤退休教师张振琦扎根乡村小学教育40余年,每逢村里有学生遇到困难,总是第一时间送去关心和慰问金,13年来用有限的退休金坚持帮助37名辍学少年重返校园,被村民推举为乡贤会会长,获评“江苏好人”。

“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

集聚强大正能量

新乡贤文化建设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厚重的文化滋养,还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上集聚强大正能量。近年来,赣榆区一方面用文明乡风教化乡民。以弘扬新乡贤精神为导向,依托镇村活动广场,发布善行义举榜、绘制家风家训墙,广泛设立乡贤园、乡贤街、乡贤榜,传颂新乡贤事迹,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守礼、友爱互助的浓厚氛围。宋庄镇任庄村在全国道德模范、新乡贤方敬的感召示范下,“上学不如上船,读书不如赚钱”的错误观念得以根除,薄养厚葬、大操大办陋习得以破除,崇文尚学、耕读传家蔚然成风。另一方面用优秀家风影响民风。深入开展“立树传晒”活动,用立乡约、树村规、传家训、晒家风继承优良传统、重塑家庭美德。海头镇新乡贤吴军业从医38年,秉承“让老百姓看得起、瞧得好病”家训,几十年来,免费治疗贫困村民数万人。

在新乡贤的影响下,全区涌现出国家和省市级文明家庭700多户。三是用质朴民风淳化人心。新乡贤自发带头,节俭办红白事,践行文明新风,刹住了盛行一时的“大操大办”。全区三年内先后建成10个移风易俗示范镇、200个示范村。

“乡情浓、真关心、广平台”

着力营造礼遇氛围

乡村振兴,关键在激发提升乡贤新动能,为乡村振兴凝聚内生动力。赣榆区大力实施礼敬工程,重点打好“三张牌”,不断吸引新乡贤回乡干事创业,汇聚乡村持续发展动力。一是打好礼遇新乡贤“感情牌”。利用各类媒介定期向在外新乡贤推送家乡发展新闻,传社情、达民意;精心创作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体现赣榆元素的文创产品馈赠新乡贤,表乡韵、忆乡情;精心制作《走近赣榆乡贤》系列电视节目,组织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新乡贤创新创业、造福桑梓故事,表达欢迎“荣归故里”的家乡期盼等。二是打好礼遇新乡贤的“政策牌”。谋划出台新乡贤回乡居住、落户政策,鼓励镇村建设乡贤公寓,让新乡贤回老家落脚有去处,吸引在外新乡贤回村常住。联合多个部门出台“礼遇乡贤20条”,为做出突出贡献的新乡贤提供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社会公共优惠服务等。三是打好礼遇新乡贤的“干事创业牌”。打造100个新乡贤工作站(室),组建决策参考智囊团、纠纷调解和事团、乡风文明督导团等,为新乡贤提供广阔的干事平台;制定人才、税收、用工等优惠政策,激发新乡贤回乡创业的积极性等 。

“赣榆模式”效应凸显。据悉,赣榆区新乡贤文化建设经验获评中宣部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并入编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教学案例。中宣部、民政部、省高院领衔30多批次不同规格的考察团从全国各地前来学习考察“赣榆经验”。中宣部调研组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赣榆该项工作推进扎实、亮点纷呈、成效显著。民政部领导调研时表示,将以内参的方式向国家层面反映赣榆新乡贤文化建设所取得成效。省高院调研组表示,赣榆在新乡贤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做出了有益探索,有力促进了乡村自治与基层和谐,将向全省推广。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