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水乡生态优势 打响兴化旅游品牌
当前,兴化市正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8月23日,市政协举行十三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就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专题协商,并通过了《关于推进我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案》。
会议认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兴化围绕“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先后打造出千垛景区、李中水上森林景区、万亩荷塘景区等靓丽的生态名片,生态旅游大格局基本成型。全市上下对发展生态旅游的认识日趋统一,已经从能不能发展转变到该怎么发展和如何更好更快发展上。
会议指出,尽管兴化生态旅游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空前的,还存在涉旅重点项目进展不快、体制机制瓶颈制约明显、特色资源未能充分挖掘、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大、“生态+旅游”产业延伸不足等问题和制约因素。
常委会议就兴化下一步生态旅游发展建言:
一、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旅游科学发展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成立由市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的旅游发展委员会,从顶层设计上强化对旅游工作的统筹规划、资源整合、组织领导、工作推进、品牌打造等,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撑。
提高资源运作效率。按照旅游资源“国家所有、政府掌控、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在进行充分生态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条件较为成熟、已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景区,设立奖励资金,鼓励经营者加大投入,提高管理水平,积极申报创建高级别景区。对尚需大量基础设施投入的旅游资源,探索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多种股权合作方式,设定准入门槛,招引真正有运营能力的企业参与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同时,加强对经营者运营行为的有效监管,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强化统筹管控措施。要进一步落细落实兴化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坚持全市一盘棋,对水景、林景、花景、田景、村景、街景等进行精细布点,避免低层次、同质化建设,展示兴化独树一帜的风景画、风俗画和“全省大公园”的风采。
二、挖掘生态资源优势,彰显水乡旅游独特魅力
做好水生态文章。以提升水质和生态多样性为根本,修复河湖水体的特色形态,切实做好大面积、净品质、富植物的水文章。
突出“垛”资源优势。挖掘垛城、垛镇、垛村的生态旅游价值,加大保护力度,力求呈现水、坡、桥与民居有机结合的空间格局,探索开发水乡人文体验式旅游产品,做好展示四季垛景的大文章。
促进生态文化融合。设立以船为重要工具的农耕文化、渔文化为主题的展示馆和体验区,开设竹泓木船水上游、古法捕鱼技艺展示等游客参与项目,开发诸如风情花伞、康养香袋、竹泓木船模型等水乡生态旅游特色纪念品。发挥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作用,展现水乡生态美景。
三、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生态旅游增量扩容
丰富核心景区内涵。加快千垛菜花景区提档。综合推进千垛田园综合体、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蜈蚣湖退圩还湖,制定实施生态修复和开发计划,并融入千垛景区发展,力争早日创建成国家5A级景区。推进金东门历史文化街与沙沟古镇的文旅融合,彰显城区和沙沟古镇文化内涵。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退渔还湖和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不耽误从项目申报到验收5年的期限。实施水上森林景区扩容工程,并解决好水体生态恢复和林木更新换代等问题,提升景区品质。集中力量推进乌巾荡旅游度假区、平旺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增强兴化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打造水陆旅游廊道。加快实施兴化“1号水路”工程,早日开通五里大桥-英武大桥-长安大桥-文峰大桥水上夜游观光线路。打造“生态旅游廊道”,规划建设菜花大道-大纵湖-沙沟古镇连接线,形成串联大纵湖、沙沟古镇、千垛景区、水上森林景区、徐马荒、乌巾荡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环线。优化水陆旅游廊道线路,精心布局沿线驿站,美化沿途景观,提升兴化生态旅游形象辨识度。
四、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生态旅游综合效益
保存乡土景观元素。结合千垛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充分体现本土农村特点,保存水乡乡村风貌,留住乡情乡韵乡愁,打造高品质乡村生态旅游景点。
建立生态农产品展示区。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体系进行土壤、水质、空气环境的监测、管理和种养体系培育,打造高品质的兴化生态有机农产品样板区,为推广兴化生态有机旅游商品提供有力支撑。
推介兴化特色美食。总结推广兴化“水鲜”“鱼鲜”创新食谱,打造水乡生态餐饮文化特色,评选推介一批兴化旅游特色饭店,筹划美食文化一条街。
拉长“生态旅游+”产业链。以千垛景区、水上森林公园、乌巾荡旅游度假区为基地,突出生态要素,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发展休闲、康养等旅游新业态,延伸产业链。
五、强化关键要素支撑,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成立兴化水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科研平台,强化以水为引领的生态综合治理的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应用。深入推进黑臭水体和清水通道治理,突破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等难点。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推广生态养殖,降低养殖业污染。
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制定乡居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标准,招引建设一批高端酒店、品质民宿,尽快启动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实施旅游人才计划。选聘一批旅游策划、旅游管理高端人才;招录一批专业学校出身的旅游管理服务人才;交流一批业务骨干到旅游发达地区;委培一批旅游管理服务人员。
凝聚生态旅游发展合力。正确认识旅游业投入与产出关系,处理好景区经营者与所属乡镇和市相关部门的关系。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让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是走好绿色转型之路、再造兴化特色优势的重大举措,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工作局面。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