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发展

来源: 时间:2018-09-10 点击数: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近年来,在县政府全力支持和正确引导下,国土局在地质环境治理、矿产资源开采、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等多个领域认真践行“两山理论”,推动我县绿色发展。
    着力加强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前提。我县有近百年的开山采石活动,使诸多矿山地质环境严重破坏,秀美的青山变成断壁残垣,岩石裸露,风沙弥漫。国土局多措并举着力加强我县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一是加强山体特殊保护区管控,保护区内严禁开山采石、露天采矿、工程取土、设置固体废弃物堆放场所和新建扩建坟墓。二是切实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废弃矿山宕口管理,开展安全隐患和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不能自然复绿的废弃矿山宕口,积极采取地质环境治理、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修复。督促企业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根据《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要求。三是加强在采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各矿山企业积极推进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加快绿色矿山创建,加快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矿山绿色发展。
    着力加强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监管。进一步明确监管任务,规范监管程序,维护本行政区内正常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日常动态巡查,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一切有力手段,充分利用各类违法线索举报平台,健全矿产资源开采监管网络。县纪检、国土资源、检察、公安和相关乡镇形成合力,结合全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等工作,及时发现和严厉打击无证开采、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违规开采行为,严肃查处矿产资源违法行为背后的保护伞和黑恶势力。严厉打击偷挖盗采石料资源行为,规范项目建设工程涉及石料资源管理,根除违法违规石料加工窝点,加强在采矿山企业管理和关闭宕口管理,落实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突出源头管控,开展全天候无死角巡查。建立信息交流通报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建立激励机制,对群众举报者、巡查人员、交管人员、办案人员等相关人员给予奖励。对涉及动用石料资源的项目,由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原则上非重点项目不予审批。
    着力加强行政执法监管。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建立“山长制”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行山体保护、森林保护与矿产资源保护动态监管。各级山长要积极配合行政主管部门严厉打击破坏山体资源、违法使用林地、非法改变林地用途、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等行为。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确保打击非法占用林地、乱采滥伐和非法采矿取得实效。
    着力加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实实在在地解决民生问题,为人民谋福祉。我县地处低山丘陵地区,全市3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分布在我县境内,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就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县国土局高度重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始终坚持地质灾害防治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一是积极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本着以人为本思想,对危及广大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突出隐患点,克服困难,积极作为。完成了原盱眙县第三中学、斩龙涧37号楼、山水大道休闲街等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斩龙涧11号楼、斩龙涧金谷路和魁星广场三处地质灾害应急消险工程;目前铁山寺风景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接近尾声。二是依托我县棚户区改造工程,搬迁地质灾害隐患点居民。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大部分位于盱城街道辖区,在首期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94户居民已搬离危险区域。随着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推进,会有更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远离危险区域,开启幸福生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国土局将全力以赴守住绿水青山,推进山体资源保护。努力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打造我县“山水之都,生态盱眙”的城市名片。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