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教学基地 技术孵化沃土 白兔镇“田间课堂”受高校青睐
近期,白兔镇的田间地头涌入一群又一群的高校学子,他们有的在标准化的葡萄种植基地研究全程绿色防控体系、有的在高标准农田上研究有机种植的管理方式、有的在无公害草莓大棚内研究有机介质的配比和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据悉,该镇由于在全程绿色防控体系、标准化种植技术等方面走在了前列,吸引了大批高校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一方面通过现场教学、调研让学生们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融合,另一面也为当地的果农、种植大户带来高校最新的技术成果,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不断加快了该镇产业振兴的发展之路。
在茅庄村的优质稻米标准化种植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围绕“二十四节气”进行田间地头的现场教学活动。种植户们为学生们现场讲解了水稻种植的四季管理方式,学生们则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谚语在田间一一找到了对应。吴同学高兴地说道:通过现场教学,她知道了“处暑萝卜白露菜”,对书本里的谚语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在张奎峰的标准化葡萄示范基地里,南林学院的同学们向葡萄种植户了解全程绿色防控系统,以及如何利用物种的多样性,进行绿色种植和管理。
在虎耳山无花果标准化种植基地里,江苏大学的学生们对农产品深加工进行了调研。在了解无花果的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新模式以及无花果的深加工产品后,调研团队的学生们纷纷表示,将来一定努力学好技术、夯实理论基础,今后也返乡就业,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民致富带去“金钥匙”。
据了解,白兔镇拥有无公害大棚草莓、美人指葡萄两个国家级的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今年又新增了句容市首家国家级葡萄产业体系技术示范基地,农业产业正向着“标准化、科技化、绿色化”不断转化升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前来调研。高校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让学生们不再“死读书”,而是针对基地里的各种实际情况,在探索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果农和种植户们则利用这些机会与高校的老师、专家们交流新技术、新成果,通过交流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升级技术,让自己的大脑成为产业振兴的“核心竞争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发改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