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淮安路径

来源: 时间:2018-09-19 点击数:

  金秋时节,淮安区博里镇马桥村村头,258亩连片桔梗长势喜人,丰收在即。博草园中草药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陈艾民说,还有两个月就能收获了,亩产400公斤没问题,每亩毛收入预计能达1万多元。

  淮安区推行“党建引领一点五试”,通过村集体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入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让新型经营主体尝到了甜头,也展现了我市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果。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动力活力,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产业大发展

  品牌价值180亿元,居水产品价值榜首位;年产量8万吨,交易额超70亿元;加盟店超过2000家,遍布全国所有省市和世界20多个国家……仅凭列举的这些重磅数据,业内人士立刻便心领神会——这是盱眙龙虾!

  小龙虾拉动大产业,正是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集中反映。

  近年来,我市围绕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4+1”现代农业产业,每年安排5000万元引导资金,全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17年全市农业“4+1”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9%,获“中国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称号,盱眙县被中国渔业协会认定为“中国生态龙虾第一县”,8个小镇入选省农业特色小镇。

  从品牌建设来看,我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农产品品牌建设一直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创成中国地理标志8件、中国驰名商标7件,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0件、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洪泽湖大闸蟹品牌价值80亿元,跻身全国“十大名蟹”。今年3月15日,“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京正式对外发布,70多家媒体现场报道,迅速走红全国各地。“淮味千年”Logo标识、IP形象“巫奇奇”闪耀淮安食博会、上海长三角品博会,多条公交线路车身广告“淮味千年”占居头条,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高扩大。

  从主体培育看,我市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培植新型农业主体,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近两年新建投资超1000万元的农业一三产项目和投资超3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超过600个,发展家庭农场4700多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882个,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个、省级48个、市级318个,52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年销售365亿元、带动农户91.3万户。

  再看载体搭建。我市已创成台创园、淮安农业科技园区和洪泽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3家“国字号”农业平台,省级农业园区10家,全省第二;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家,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4家,市级农业园区15家,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革故鼎新 农村土地改革激发产业新动能

  “地连块才好机械化操作,趁着改革,我一下承包了560亩地,翻地、播种、施肥、收割都用机械,亩收益提高了三成。”唐港村种田大户郑立中高兴地说。2016年10月,在唐港村实施的农村土地互换并地试点中,将3个自然组的356块986亩土地整合为99块。郑立中从中看到了规模种植的契机,当即承包种植优质稻麦,一年下来纯收益近40万元。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我市7个县区和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应确权的116个乡镇(街道)1344个村17158个村民小组82.5万户农户颁证到户,涉及承包合同面积458.3万亩,实测确权面积567.5万亩;在去年全省承包地确权登记数据库通过汇交质检的29个县(市、区)中,我市占8个,在全省率先以市为单位完成确权颁证工作。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推进成果应用,放活土地权能。全市共有5个县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累计放贷3.87亿元,帮助90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发展资金难题。

  土地“活”则产业“活”,除了金湖试点实施的互换并地,联耕联种、土地股份合作、农地入股、托管、返租倒包、园区化经营等创新经营模式在全市遍地开花。各地通过实施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改革,推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累计流转土地面积341万亩,占确权颁证实测面积的60%。金湖县结合全国承包地确权颁证成果应用试点,探索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共有21户退出343亩承包地。淮阴区针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的实际,探索以村为单位建立服务农耕、方便农户的村级土地耕作服务社,实行供种、种植、施肥、防治、收割、营销等“六统一”服务,已运行土地耕作服务社93家,直接经营和生产托管服务耕地面积30余万亩,受益农户达7万多户,在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科学谋划 优化布局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在淮阴区刘老庄,随着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全面推进,郑河村720栋2层标准化连体花园别墅平地而起,全村形成的7000多亩连片高标准农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百万元。

  在推进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中,我市坚持规划引领,通过引导重点城镇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速“四化”同步,确保农民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

  统筹推进更高效。以盱眙县黄花塘镇为例,该县结合老区“点穴式”扶贫,鼓励农民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实行集中居住,全镇共有5842户自愿申请参加,预计退出宅基地1.2万亩,11个村集体增收1799万元,初步实现“富民、壮村、兴农”的多赢目标。

  多渠道安置更灵活。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安置。金湖县坚持“先建后拆”原则,在县城梳理准备安置房1600套,并提供镇区统建房等多种住房安置方式供农户选择。淮阴区规划了城区型、集镇型、乡村型三类居住点,并优先考虑向城区、集镇集中,今年在建和拟开工的7个居住点均设在集镇。

  多资金来源更可靠。积极抢抓省重点扶贫、“双减量”试点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机遇,多措并举,主动破解资金难题。洪泽区建立起财政补贴、“双减量”试点资金、社会资本投入、农民自筹自建四种筹资模式,累计筹资19亿元,仅盐化安置小区就投资9.3亿元,可一次性安置2998户。盱眙县与国家开发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引进100亿元资金,用于推进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和乡村振兴。

  同时,充分考虑经济水平、地缘关系、民风民俗、镇域特色等各种因素,对地域相连、历史相近、经济相融、人文相亲的乡镇布局进行优化,计划用两年时间,将104个乡镇优化至57个左右,在更大范围谋划乡村振兴。目前,洪泽区、淮安区、淮阴区、盱眙县、金湖县乡镇布局优化工作已完成。

  精准发力 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不少

  严宝成是涟水县保滩镇厉渡村四组村民,家庭一度因父亲、妻子重病陷入贫困,但很快在镇里的扶贫小额贷款帮助下,他发挥自己种植食用菌的特长,建起大棚,当年仅种植食用菌就实现收入2.6万元,再加上田地和务工的进项,全年收入4.4万元。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的思路,以精准扶贫脱贫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打造“阳光扶贫”系统,成功走出一条以“阳光扶贫”保障脱贫攻坚的新路,为全省甚至全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淮安样板,实现了扶贫开发和监督管理工作双提升、双加强。2016、2017两年累计实现21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91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渠北片区、涟沭结合部片区、西南岗片区三个重点片区关键性工程、帮扶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盱眙县黄花塘革命老区“点穴式”帮扶全面见效。中纪委和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我市阳光扶贫工作,并将经验向全省推广。

  在此基础上,今年市级财政为全市15个贫困程度较重、脱贫难度较大的经济薄弱村每个村再增加扶持资金50万元,达110万元,专项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突出产业扶贫,围绕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升级发展,组织实施114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带动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增收脱贫。将重点片区整体帮扶纳入2018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按季度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加快片区关键性工程建设,推动片区纳入规划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实事项目全面落实。组织开展工商企业“千企帮千户”、人大代表“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四级政协委员志愿者精准扶贫等,聚合力量构建全社会帮扶格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