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节水型载体创建数量质量全市领先

来源: 时间:2018-10-08 点击数:

    近年来,淮安区以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目标,紧盯目标求开拓,大力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该区通过部门联动,城乡结合,形成创建合力,累计创成节水型企业、单位、学校、社区、灌区97家。节水载体创建数量质量全市领先。
    节水型企业水效领跑。该区江苏国信淮安燃气发电有限公司投入50万元实施了“水浴炉加热系统的高效交换水箱”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项目实施后,一年节水约1.3万m3,节约运行成本300多万元。康之欣染业有限公司累计投入267.4万元实施毛巾染色车间废热水回收利用等11个节水技改项目,年节水约18万 m3,节省水资源费30多万元。江苏井神股份一分公司累计投入1027万元实施了深井水及I、II组罐循环冷却水系统等8个技改项目,目前,该公司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5%。
    节水型学校形成特色品牌。在创建过程中,该区紧密结合学校用水实际,制定了《淮安区学校节约用水制度及职责》。各学校在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宣传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特色亮点。节水歌舞、小品、诗词、三字经、农民画、风筝、书皮、校刊等形式,在全区中小学校掀起了阵阵节水热潮。节水型学校覆盖率56 %,节水型学校创建已经成为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节水型灌区投入成效彰显。全区渠南、渠北、运西3个灌区相继创成省级节水型灌区。近年来,全区累计投入8127.92万元,先后完成规模化节水灌溉、渠南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制定农业用水价格核定管理办法,全区累计完成改革任务面积53万亩,落实农业水价改革节水奖励基金和精准补贴资金200万元。
    节水型城市创建抓硬件指标。全面普及节水型器具。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和新建小区居民家庭节水型器具普及率100%。加快供水老旧管网维护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6.15%。实施再生水回用。园林管理处、环卫处和污水处理厂签订再生水利用协议,污水处理厂排出的达标尾水用于养护绿化和道路冲洒。加强雨水收集利用。淮安外国语学校采用雨水、中水、湖水三水一体的非常规水源利用模式,年可节水约8万m3,年节约水费约25万元。第二特校自建雨水、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回用于景观绿化、鱼池养殖、蔬菜种植。
    该区创建节水型企业、学校、灌区等同时,精心打造环城社区、阳光现代城小区等10个节水型社区(小区),覆盖率达16.4%。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