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达人筑就高淳生态农业富民路

来源: 时间:2018-10-12 点击数:

    芦笋产业在高淳区固城镇是一项新兴的富民产业,自2006年农民“土专家”——固城镇花庙村村民史雪保在花庙、九龙两村试种成功取得良好效益后,近几年已逐渐引领全镇蒋山、曙光、庙岗等6个村建基地种芦笋,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200多亩,固城镇芦笋产业初具规模。

史雪保是固城镇花庙村青年农民,2000年就从事建筑业,是享誉一方的建筑老板。经过多年打拼事业有成,个人的腰包鼓了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的影响,土地的价值越来越凸显,2006年他通过分析当时村情实况萌发了回村从事农产品创业的念想。

如何选对项目是关键。2006年初,他先后到福建、浙江等地考察农业种植项目,通过对各类项目分析梳理认为芦笋产业前景好,是一种品味兼优的名贵蔬菜,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药用价值。为掌握种植技术尔后大面积推广,当年他租赁农户5亩土地开始了他的芦笋创业之路。

创业艰辛,技术是关键。他聘请浙江的芦笋行家作技术后盾,自己多次到外地实地学技术,将学到的技术带回来摸索种植,多少个日夜他都吃住在基地观察芦笋的生长过程和技术秘诀,遇到难题请教专家指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初种芦笋,到2008年小芦笋终于露出尖尖角,科技种植喜摘丰收果。当年亩产就达4500多斤,亩产1.5万元左右,纯利1万多元。

试种芦笋获得成功,而且效益颇丰,让史雪保吃了一颗定心丸,更坚定了他走科技种植芦笋的规模种植之路。2009年,他筹集资金120万元成立了高淳县固城镇三祖芦笋专业合作社。至2012年,合作社芦笋基地面积已经达到200亩,入社打工的村民达到20多人,年人均劳务收入3万元以上。

带领当地村民增收,引领周边村共谋发展,一直是史雪保做大做强芦笋产业的愿望,近年来,他主动为周边村芦笋种植户出谋划策,技术指导,为全镇芦笋产业持续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据介绍,2017年,合作社年销售优质鲜笋90万斤以上,实现销售额420多万元。30多个村民年人均劳务收入4万元以上。

在谈到今后芦笋产业发展时,史雪保充满信心地说,“我们现已初步形成主导产业、土地流转、合作组织、科技支撑‘四驾马车’联动格局,对合作社实行工厂化管理,集约化经营。” 下一步要扩大基地种植面积,借力科技,走深加工的路子,争取建成一个包括芦笋种苗繁育、种植、收购、农产品深加工、出口贸易等行业在内的完整的资源互补链,以实现产销最大化回报村民,带动当地更多农户科技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