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 兴化激发农业农村经济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兴化实际,兴化市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方案(2018-2022年)》,方案对兴化市未来5年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全面部署,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质行动、生态质量提优行动、乡风文明提升行动、乡村治理提效行动、民生保障提档行动“五大行动”。
实施农业产业提质行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调优种植业布局,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左右,小麦面积110万亩左右。加大优质食味稻米、专用小麦品种推广力度,到2022年,优质稻麦品种占比达95%以上。加强绿色高效生产基地建设,建设“兴化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大面积推广稻虾共作、稻蔬轮作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15万亩以上。提高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到2022年,大中型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5%以上,优质肉羊规模养殖比重达70%以上,家禽规模养殖比重达99%以上。加强生态大闸蟹小龙虾规模化养殖基地、城市郊区观光休闲渔业和优质种苗生产基地建设,做强河蟹特色产业,到2022年,特种水产养殖面积占比提高到85%以上。2.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到2022年,新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继续创建8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新认证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新认证及保持认证的绿色食品60个以上。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60%以上。进一步培育壮大兴化大米、兴化龙香芋、兴化香葱、兴化红皮小麦、兴化大闸蟹、兴化大青虾等区域公用品牌,到2022年,培育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品牌2个、10亿元以上品牌2-3个。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0年,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50%以上;到2022年,建成省级家庭农场发展示范市。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以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打造1个产值超10亿元、2个产值超5亿元的特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协调发展。到2020年,建成为农服务综合体35家,服务面积30万亩以上。4.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到2022年,在重点区域和重点线路集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0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26个。围绕“一镇一园”建设目标,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建设一批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到2022年,市级以上农业园区基本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园区,园区主导产业比重达70%以上。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比重达80%以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到2022年,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18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累计达6万亩。推广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省工节本设备,推进农业设施装备升级、技术集成创新。6.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园,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网店”工程。到2022年,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7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等农业旅游产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产品主题片区和精品线路,到2022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达300家以上,创意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15亿元以上,省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达6个。
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方案是在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下,对兴化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是全面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行动纲领。兴化市借助此次机遇,振兴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