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生态+”刷新高质量发展底色
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三面环抱,淮河入江水道穿城而过,全县河道纵横交错……县域面积1393.86平方公里的金湖,水域面积达420平方公里。它是荷花之都、尧帝故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卓越的生态资源优势,成为现代金湖实现跨越发展的独特禀赋。通过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全县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金湖正不断塑造环境之美、驱动产业之旺、集聚百姓之福,着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17年,金湖地区生产总值达264.86亿元,同比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325元、17094元,同比分别增长8.2%、9.0%,连续6次荣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2018年8月,在浙江安吉发布的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名单中,金湖排名全国第15位、全省第3位。
近年来,金湖县始终把“生态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通过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着力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截至2018年上半年,金湖二三产业GDP占比达9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29.7%。质量向好、结构更优、活力倍增,一批“绿色”、“高效”的企业大大减轻了金湖的环境承载压力;同时,该县坚持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入手,扎实做好治污减排、执法监管、风险防控各项工作,推动县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攻坚全域旅游 完善配套服务 栽就宜游宜业“金梧桐”
打造精品项目,实现从“观光地”到“目的地”的转变。加快“杉荷水草、田园湿地”旅游品牌建设,实施全域旅游“3333”工程,推进荷花荡4A提升、水上森林公园4A创建、尧文化体验区4A打造、马草滩整体开发等;完善绿道沿线摄影、观光、体验等服务设施;引导休闲农业、自驾露营、精品民宿等旅游业态沿重点景区、交通干线布局;整合优质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完善服务配套,实现从“旅游+”到“+旅游”的转换。开工建设宁淮铁路、金马高速东延,做好连淮扬镇铁路公共交通接驳,建成马草滩旅游公路、白马湖环湖大道连接线;完善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形成方便快捷的多层级集散体系;实施全域旅游导览体系提升工程;制定旅游英才培养计划,打造品牌、研发、运营一体化的旅游文创产业链。
开展精准营销,实现从“卖风景”到“卖体验”的转型。紧扣市场需求变化,加强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研学旅游等参与性强、体验性好的旅游产品供给。发挥三湖生态水资源优势,深化与省体育产业集团合作,丰富马拉松赛、手球赛、荷花节等活动内涵,增添绿道骑行、休闲垂钓、水上运动、露营大会等配套体验项目,以赛促游、以节兴产,打造旅游综合嘉年华。
推进集中居住 发力乡村振兴 创造农村居民幸福新生活
为加快规划设计,避免千篇一律重复建设,金湖县从规划龙头抓起,同时遵循以进城安置为主、进点建房为辅的布局安排,已落实搬迁农户2512户,进点建房1126户,计划用3-5年时间在全县建成20个农民集中居住点,还将引导2万户退宅复垦、8000户集中居住。目前,金湖县20个集中居住点中已有12个点开工建设,陈桥吕良综合体、塔集镇荷韵小镇、银涂镇红湖二期、港中小区、金北街道董河小区等共计在建523套。
与此同时,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金湖县围绕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等做足文章,通过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和净化“五化”同步实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金湖县镇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坚守城建之魂 治水活水并重 彰显亲水独特城市风貌
2017年,金湖县共完成县乡河道疏浚19条,长度42公里,土方66.4万方,更新改造建筑物8座,完成岸坡整治1.25公里,在全面落实河长制的基础上,对黑臭河道坚持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长效管护多管齐下,不断改善河道水质,重点打造“五纵五横、循环通畅、岸绿景美、舟楫可行”的水美湖城,改善县城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
金湖还在全市率先建设占地近千亩的备用水源地,实现流水取水、常年蓄水、生态净水,建成后的备用水源地将成为城区水生态环境的一大亮点;此外,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新建城东湿地公园、滨湖湿地公园,打造城区利农河风光带、新建河风光带,突出滨水特色,形成水绕城郭的滨湖绿带,不断彰显水城浪漫宜居特色。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