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当前家庭农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 时间:2018-11-09 点击数:

    截至目前,丹阳市已有476家家庭农场登记在册,粮食类、种养结合类、园艺类、水产类家庭农场呈现出百花争艳之姿,在相关政策扶持下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丹阳市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我市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
    一是部分家庭农场的生产销售与财务收支记录不完善。目前我市部分家庭农场主对产销财务的管理淡化,原因可能是这些农场主在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经验有所欠缺,相关知识薄弱的农场主务必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和学习。
    二是部分家庭农场未与农户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协议。在我市农村,有不少农户对签订协议一无所知,或是碍于多年的交情,或是因为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以至于在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做‘口头协定’便草草了事。这会为可能的纠纷埋下隐患。
    三是部分家庭农场盲目追求经营规模。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受制于许多因素,如地理条件、气候、机械化发展水平、管理水平等,发展稳健的家庭农场大多规模适度。目前我市有部分家庭农场盲目追求经营规模,动辄承包1000余亩,对自身管控能力与潜力发掘不充分,是不值得提倡的。
    四是部分家庭农场缺乏对经济投入的核算。丹阳市大多数家庭农场在投入方面都比较理性,但不排除少数农场主为追求“高大全”而盲目投资,花大价钱买成套设备,每年却只用1~2次,造成设备过剩、农机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农场主应加强经济投入方面的核算,量入为出;同时临近的家庭农场应开展机械设备合作,提高农机利用率。
    五是大部分家庭农场的产业链不够长,品牌化建设不够。目前我市家庭农场的产品多为初级农产品,应在适度投入的同时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树立品牌价值,将农场与超市相对接,形成集产、供、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农场。
    运营管理规范、家庭劳动力为主、经营规模适度、产出效益较高、生产技术先进和质量安全可靠,是丹阳市加强家庭农场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在当今农场主向年轻化、知识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家庭农场必须坚持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让家庭成员各司其职且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在经营效益上获得稳健提升。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