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1000公斤“超级稻”在东海攻关成功

来源: 时间:2018-11-12 点击数:

    金秋时节,稻浪滚滚,东海大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10月23日,走进平明镇年年丰家庭农场内,一片片成熟的水稻,在秋阳下闪着耀眼的金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栽培指导站站长刘巧说:“经我们现场测产,百亩攻关方中的3亩核心方亩产达1039.55公斤,超出我们预期的目标。” 
    “湘两优900”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去年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因品种结实率高,根系发达、抗倒伏、抗病虫害功能强,高产增收的特点,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被称为“超优千号”。
    东海县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适中,自然气候条件适宜杂交稻生产,是江苏传统杂交稻种植优势区,也是全国杂交籼稻生产的最适宜地区之一。为此,今年东海县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省农技推广总站的要求,开展超级稻“双杂双百工程”高产增效攻关创建活动,引进食味品种好、高产、优质的杂交稻“湘两优900”进行示范攻关。最终,通过认真考察和对比,年年丰家庭种植农场被选中,设立攻关100亩示范田,冲刺亩产1100公斤。谈起“湘两优900”品种落户东海,刘巧说:“守银大哥对庄稼认真,农场先后承担过2016年东海县水稻产业化示范区示范,2018年‘农业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年水稻区域关键技术攻关行动示范基地’示范,具备相关经验。” 
    年逾60岁的刘守银至今没有放弃耕作土地。仅有高中文化的他在2012年便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2014年成立家庭农场,现拥有农机30多台(套),种收、烘干全程机械化,流转土地660亩,先后进行19个水稻新品种试种,每年向市场输送优质大米80余万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先后摘取省级示范称号。
    “能有幸被选中,我就要好好对待它。”种植过程中,刘守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育苗、栽插。经过近180天的精心管理,终于迎来了收获。“你看看,这种稻穗长约20厘米,株高1.2米,普通稻穗15厘米左右,株高1米左右。”谈起“湘两优900”与其他水稻的不同,刘巧从道路两侧分别取了2串稻穗进行现场比较,“这种每穗最高可达330粒,千粒重25克。普通粳稻每穗最多150粒,千粒重26克。百亩攻关方中的核心方比常规水稻亩增产近400公斤。”
    不同的不仅是穗粒和产量,在投入方面也截然不同。“湘两优900”每亩仅需要2.5斤种子,而普通水稻最低需要8斤。亩插基本苗仅需要2.7万株,插后25天亩总径蘖可达到20万时,远远超出普通水稻分蘖速度。在种植中,刘守银亩用纯氮22.25公斤,生育期仅增叶面喷施硅肥2次。全部采用低毒无残留生物农药,实施精准病虫防控。今年9月26日,由国家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全国超级稻推广现场观摩交流会走进年年丰家庭农场,专家组认为“湘两优900”水稻生长稳健,田间病虫及杂草得到有效控制。
    “米粒细长,呈透明状,口感好,营养高,属于国家标准二级米。”谈起如何处理“湘两优900”,刘守银说,“准备精加工,进入市场销售。”预估大米每斤售价12元,是普通大米价格的4倍。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