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完善农民就业创业路径

来源: 时间:2018-11-12 点击数:

    今年以来,常州市紧紧围绕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富民增收这个着力点,通过促进就业、扶持创业、完善服务等措施,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131人,完成农村劳动者创业培训519人,均超序时进度完成了目标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富民增收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每年都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突出农民增收这个关键,把鼓励创业、扩大就业作为富民增收主要抓手。特别是今年来,市人社部门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的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富民增收培植常州幸福树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建设“就业创业先行区”为目标,牵头开展创业就业富民行动,采取扎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提升农民就业质量,提升农民创业能力,全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扶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援助政策体系。去年市人社局出台了常州市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就业创业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开发认定管理、就业困难人员职介补贴等四个文件,首次将参加失业保险3年以上、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农村4050人员、零转移家庭人员、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村贫困劳动力等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对有劳动能力和技能、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依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介绍就业,并给予职介补贴。落实《常州市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对处于失业状态,失业前在我市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外来人员,实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外来人员与城镇职工一样,领取统一的《就业创业证》。二是完善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体系。出台了《常州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扩展了补贴范围,将参加本市职工养老保险或职工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本市失业保险、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36个月以下(含视同缴费时间)的企业在岗职工、单独参加本市工伤保险的企业在岗职工、非本市户籍城镇未就业劳动者等群体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基本实现城乡劳动者全覆盖;提高了补贴标准。原政策对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的最高补贴标准分别为600元、1000元、1200元。新政补贴标准进行了优化和提高,以二类工种为例,对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的最高补贴标准分别为900元、1200元、1400元。和老政策相比,提高了300元、200元和200元。一类工种提高的更多。今后还将根据培训市场成本变化,动态调整职业培训补贴目录及补贴标准。云服务平台计划于年内完成开发,明年1月份起试运行。三是构建基本覆盖城乡的创业政策体系。贯彻落实部、省文件精神,及时出台“常州市就业创业新政”,落实“支持农民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明确登记失业的我市农民可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一次性开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三、强化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就业质量。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市人社部门坚持以培训为突破口,及时制定2018年度“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年初及时将全市农村劳力转移培训目标任务下达分解到各辖市、区,并建立信息通报制定,要求按季上报相关数据。二是强化信息发布。通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专场招聘会公开发布2018年度第一批全市就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专业信息,包括29个定点培训机构发布27个培训工种,方便培训机构和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双向对接。三是强化政策宣传。抓住“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的契机,从3月份起,加强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动,通过现场招聘会、“创业常州幸福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各类载体,多形式宣传就业技能培训政策。同时,编印了《失业保险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办事指南》、《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办事指南》等资料,发至各经办部门、各街道(镇),方便参训人员或培训机构及时申领培训补贴。四是强化转移培训。建立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密切联系的校企培训协作机制,实行“订单式”或“定向式”培训,即由用工企业与培训机构签订定向培训协议,委托培训机构招收学员并进行技能培训,结业后输往用工企业;或由用工企业先将新招用的员工送往培训机构进行理论培训,再回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留在企业就业。金坛区是建筑之乡,全年在外建筑施工总人数约10万人左右,仅京津冀地区就常年保持5、6万左右的建筑工人。金坛区人社部门主动与区建设局联合,“量身定制”专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送培训去北京,送培训去工地,有效满足了企业的培训需求。同时,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提升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武进区职培中心根据全区企业的具体情况,利用员工晚上或休息时间加强理论知识培训,上班时间在加工现场指导。通过这种“就近就地办班”、“边学习边实践”的培训方式,帮助农民工较快适应了企业环境,也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技能。
    四、拓展创业培训,提升农民创业能力。加强与横向部门、各大中专(职、技)院校、市级大学生创业园、行业协会及基层创业服务平台的沟通协作,积极拓展创业培训渠道,大力开展SIYB创业培训活动,探索实施“互联网+实体”创业培训,促进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村劳动者创业培训519人。开展创业政策宣传进村居服务活动。在人社基层平台设立创业就业政策宣传专区,张贴政策通知和申请指南,方便办事群众了解扶持政策;尤其是对“省级创业型街道(镇)、社区(村)和园区”创建单位,采用政策“进家门”的形式,通过集中宣讲、座谈交流、咨询服务等形式,对群众反映的创业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启动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暨“创响江苏”创业创新大赛常州市分赛,通过市级资格初审的有52个项目,其中2个项目为农民创业项目。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