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住上楼 观念“上层楼” 涟城镇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催生乡村生活新风尚
仲秋时节,夜幕降临,走进涟水县涟城镇城东社区,每天晚上可以看见百余人结伴而行,围着社区健步走。小社区广场上,大妈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小伙们帅气的投篮姿势引起阵阵掌声,大爷们席地而坐下起棋来……
这是美好和谐的画面。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东社区已有近40%的农户搬进小区,住上别墅,但从村民变居民,绝不是空间的简单位移,而是生活习惯的重塑和精神文化的重构。
“有人出门忘带钥匙不关门,风一刮,门关上了,进不了家门;有人怕停水把大水缸抬上楼;有人在绿化带养花种菜;有的人家养狗养鸡;大部分村民不舍得扔掉过时的老物件,家里放不下就放在院子里、楼道间,十分凌乱……”谈起刚住进小区时的一些情景,城东社区书记汪正军啼笑皆非。
“农民上楼首先要思想上楼,农村城市化先要思想现代化”。涟城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梁海浪如是说。从自然村庄到住进楼房别墅,让很多昔日的村民居住不习惯,生活不适应。为快速转变村民的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养,涟城镇在全镇各安置小区和集中居住点积极组织“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好风尚、好习俗,让村民养成自觉维护小区环境和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以前在自然村庄时,农闲没事的时候,不少人饭后要么蹲在墙头边东家长西家短,口生是非;要么凑在一起打麻将……”渠北路社区居民薛玉萍说道,“现在不一样了。我每天晚上不是去广场跳舞,就是跟着队伍一起健步走,身心都得到愉悦。”
近年来,涟城镇党委、政府致力于转变居民一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积极为社区兴建文化中心,添置音响等娱乐设施,组建广场舞、健步走和文艺演出队伍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以前的打牌,打麻将为主要娱乐方式,转变成如今的打球、下棋、跳广场舞、健步走等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不但丰富了居民的文体生活,而且促进了民风的根本好转。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