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小秸秆成为富民增收“新名片”

来源: 时间:2018-11-19 点击数:

    每到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秸秆在田间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怎么办?如今在灌南县,以前随意抛洒和焚烧的稻草秸秆被打成捆,运往食用菌厂、板材厂变成基料和原料,还被编织成各种器物,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条”。
    秸秆变食用菌基料
    据统计,灌南县耕地面积89万亩,今年全县种植三麦面积68万亩、水稻52万亩,小麦、水稻秸秆量预计达50万吨。
    灌南县素有养菇传统,而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秸秆,研磨成碎末再加上其他原材料栽培出菇菌。近年来灌南县依托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稻麦秸秆资源,以稻麦秸秆、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将粉碎发酵后的秸秆作为菌种制作基料之一,既降低成本,又提高企业产量。
    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食用菌研发、种植、罐头生产及进出口业务,蘑菇销售及物流配送覆盖全国近30个省市。目前公司已为返乡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妇女创造就业岗位1000个,从业人员年均工资收入超3.5万元;每年还消化秸秆达8万吨以上,利用其它木屑、玉米芯、麦麸、鸡粪等农林产品下脚料达15万吨,年产双孢菇4.5万吨、果蔬罐头5万吨,年销售总额3.57亿元。不仅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有力促进了灌南县农业资源优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裕灌、香如、丽莎等菌菇企业的生产,不仅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带动地方群众的就业。据统计,目前,灌南县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销售、物流等从业人员已达1.6万人。
    秸秆变板材
    如今在灌南,秸秆不仅可以作为传统的蘑菇基料,还可以用来生产麦秸秆材质的环保材料,受到市场欢迎。
    在县经济开区有一家叫做保丽森的板材企业,他们产品的原材料就是“用处不大”的秸秆,是一家专业生产生态秸秆板的高新技术企业,年消耗稻麦秸秆6万多吨。总经理张文华表示:“我们生产的“防火秸秆板”采用农作物秸秆及自主研发的无机胶黏剂为主要原材料,经秸秆粉碎、计量搅拌、预压、冷压锁模、板材养生多道工序后生产出秸秆板,产品具有防火、抑烟、防虫、无人工甲醛释放及高强度等优点。”
    通过几年的摸索,如今的保丽森不仅可以利用传统的麦草、稻草秸秆,甚至连油菜花等的一些秸秆也可以加以利用。张文华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变得越来越强。保丽森‘防火秸秆板’的甲醛比国家标准还低了20倍,且具有阻燃、防潮、隔音等多重优点,产品畅销国内外。国外市场周边的韩国、日本销量比较好,而且我们的‘秸秆板’目前已通过欧盟测试,近期准备进军美国市场。”保丽森的成功也带动了全县木材企业的转型升级。
    秸秆变草帘草绳
    草帘一般用于温室蔬菜大棚、公路养生、砖瓦厂等,主要销往山东寿光、日照、盐城、淮安等地区。由于草帘是易耗品,一年一用,市场需求很大。草绳一般用于花卉苗木、瓷器厂、预制件机械厂等,南京、宿迁、常熟等地常年需要大量草绳,产品供不应求。
    据统计,全县目前有草帘机100台,草绳机3600台。
    在田楼镇产业大道路旁,家兵秸秆专业利用合作社的工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将堆积成山的草绳一一打包并装车。据该合作社负责人周家兵介绍:“草绳大量销往南京浦口、常州夏溪等地,产品供不应求,春季秋季是草绳销售的高峰时期,每天发2—3车货,每车15吨左右,利润非常可观。”
    在百禄镇恩勇秸秆专业利用合作社,负责人潘洪成正在指导工人草绳加工技术,旁边的仓库已经堆满了加工好的草绳。据潘老板介绍:“我们现阶段的草帘生产已经接近尾声,现在将主要人力投入草绳生产中,采取现场培训工人、培训合格后发放机器由工人带回家中自行生产的模式,大大降低了工人上手操作的难度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草帘、草绳加工的推广不但有效促进灌南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而且为广大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草帘机生产的草帘每吨销售收入可达1000元(视产品规格而定),利润达200元/吨;草绳机生产直径1公分的草绳,销售价格为1400元/吨,利润约为600元/吨。扣除稻秸秆加工成草帘、草绳约20%的损耗率,每年仅草帘、草绳加工可为农民增加收入约5000万元。
    “除了还田的秸秆,灌南县大约还有20多万吨秸秆用于离田后的综合利用。”县农机局负责人介绍,目前灌南县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三方面用途,其中原料化是指以秸秆为原材料生产秸秆板材等绿色产品,而基料化是指将其制作成草编、草帘等编织品或用作食用菌培养基等,燃料化则是指将秸秆制作成生物质燃料。“灌南县的秸秆综合利用资源非常丰富,既有保丽森、康进等秸秆深加工企业,又有50多家食用菌企业,同时李集乡、百禄镇等地又有多家草编合作社,让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利用率更高。”
    秸秆编成鸟窝 网上订单不断
    此外,灌南县还创新利用形式,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新模式。近日,在李集乡见到不少中老年人在手工编制一些类似草帽的东西,一捆草绳一会就变成一个个的圆盘,询问得知,原来他们是在制作“鸟窝”,是本地一个秸秆利用合作社接到订单后交给他们生产的。
    在灌南县星宇秸秆利用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老板刘伏群带我们参观了仓库里正准备装车发货的成品,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鸟窝整齐地堆放在场地上,有的比草帽还大,有的不过餐盘大小。据刘老板介绍,这些成品都是在淘宝上接到订单后赶制的,有鸽子窝、鹌鹑窝、鸡窝等等,有固定的尺寸,也可以由买家提供尺寸和模具,专门定制生产,目前全部从淘宝销售,销量可观,月订单超过2000个,物美价廉,受到众多买家的一致好评。
    鸟窝是水稻秸秆编织成草绳之后的再一次深加工,大大提高了秸秆的附加值。据测算,一亩地水稻秸秆编织成鸟窝后可获益3000元左右,并且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算行动不便的人,只要手和眼健康,就可以从事这个行业,每天可收入40至60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