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石庄镇草张庄社区耕绿家庭农场的转型升级

来源: 时间:2018-11-20 点击数:

    寒露时节,在位于如皋市石庄镇草张庄社区的耕绿家庭农场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种植黑塌菜。
    “多样化”的种植园
    耕绿家庭农场位于如皋市石庄镇草张庄社区,紧邻新王石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该家庭农场由原先如皋市恒宇蔬菜种植园发展而成,以种植如皋香堂芋、黑塌菜等如皋特色农产品为主。
    2016年,在社区帮助流转土地120亩的基础上,原恒宇蔬菜种植园先期投入资金130余万元打造特色农产品、2017年种植园成功注册“一品皋芋”商标并参加“上海·如皋农产品展销会”,年收入达到80万元,纯收入31万元。此外,种植园种植的香堂芋被江苏省园艺学会授予“江苏好芋头银奖”;农产品被评为“江苏省名特优农产品”;种植基地被授予“如皋市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
    “现在都叫农场,农场农场,得有作物才叫农场。”作为一个以农作物种植为主的种植园,近几年,耕绿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邹登良在品尝丰收喜悦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的烦恼,旧的市场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旧办法也无法解决新问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成了当前很多家庭种植园主共同面临的课题。
    “升级版”的家庭农场
    传统种植业因为受制于资金较少、技术落后、信息闭塞、销路难寻等瓶颈,难以实现大的突破。为解决这一农民增收的难题,2018年,在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吴伟的帮助下,种植园创新“园区+农户”的模式,通过申报、升级发展成为南通市耕绿家庭农场。园区通过“千亿顷良田”项目改造计划,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建立了现代化泵站一座,改用一体式喷滴灌设备,同时新修园区道路并完善了配套设施。
    今年,农场新增了无花果采摘、水蜜桃采摘、草莓采摘等项目,新增孔雀、鸵鸟等养殖区,通过对农场的重新定位,帮助农户解决作物品种和种植、养殖技术的选择,带动家庭农场进行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的种植、养殖,进一步发展为集传统种植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高效现代化农场。同时,农场还通过鼓励社区农户参与园区劳动,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园区+农户”模式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农场与农户的“双赢”。
    “智慧型”的农业发展模式
    “很多游客看中我们这里的环境,黄桃、草莓的成熟期,特别适合亲子家庭游。”邹登良告诉记者,目前该农场全年种植有黄桃、草莓、无花果、紫桃、黑塌菜、香堂芋等近十种有机果蔬,基本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产品业态。
    “这种独立的集约化经营形式,未来将成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吴伟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不断向外转移,因此,未来的农户会越来越少,农户独立经营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如何将土地价值发挥到极致,实现“农户制”向“农场制”的转变,家庭农场这种模式做出了最好的尝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