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北银:弱村强起来

来源: 时间:2018-11-28 点击数:

    宽阔的混凝土大道贯通村庄,水泥路通向每家每户,停车场、公厕布局有序……这是日前记者在大邹镇北银村看到的村庄风貌。北银村曾是个“上访村”“债务村”,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不仅摆脱了债务,还成为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排头村。该村连续14年获全镇“综合先进单位”。2016年,荣获“省民主法制示范村”。
    收回“霸包”,让集体资源回家
    北银村由北陆村和银子村合并而成。由于少数村民霸包集体土地不上交承包费,导致村民拒缴“两上交”,村干部撂挑子,村务无人理,村民上访不息。2002年,镇里将在镇计生办任职的北银村青年江玉祥派到村,担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主持村里工作。那时,北银村负债39万元,不包含利息,都是民间借贷。负债的原因是村里借资垫付“两上交”。村里抓住关键问题“霸包”,通过法律手段,将3个典型户诉之法院。最终,3个典型户拖欠的承包费“连本带息”悉数上缴。“霸包”问题解决,使村里的130多亩低产田回归集体,也使村民拖欠的“两上交”逐渐偿还。
    低产田位置偏、地势低,种植效益差。为提高低产田效益,村里面向社会公开发包,开发建立提水养殖示范基地。最终由3名外乡镇的河蟹养殖户竞得。5年期为一轮,承包金一次付清。5年承包金每亩2500元,村集体获得了32.5万元。接着,村里又对200亩的河面发包。目前,130亩低产田承包金已增长到每亩每年1300元。
    村民见村集体低产田发包养殖,获得比种植还要高的效益,将不愿种植的共680亩成片低产田,统一流转给村集体经营。由于当时种田上缴大,村里接管经营后负责承担农田的所有上缴税费,并给予农户按亩分红。村里在对这片低产田配套了路、桥设施后,全面作了开发发包。取消农业税后,村里将这片低产田重新归到村民户头上,村集体只收取服务费。这些年,随着承包费提高,村集体收取的服务费也提高到每年每亩150元。由于田间设施的配套,北银村大片农田逐步流转给大户种植,村集体也从中获得一定的服务费。“自2015年起,仅有1100人的北银村,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都达到40万元,成为全镇村级经营收入排头村。”大邹镇镇长王长美说。
    率先环境整治,投入260万元扮靓村庄
    “庄子虽不大,但这条大街比大庄子还大还美观。”11月8日,在大街上踱着步的陆玉香老人说。
    老人说的大街是庄上的南北大道。大道长450米、宽7米,与其他村庄大道不同的是大道上还标注了“双向”道路标志线。江玉祥解释说,那里因为村里小车多,它连接5座多功能停车场。
    2005年冬,北银村在全镇率先启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整治的重点是结合通村公路建设,建设自然村之间连接线,打开对外通道。北陆和银子两个自然村,靠一条狭小的坝头相连,然后往北经左拐右拐的小巷通向外面。江玉祥带领村班子成员,深入工作,拆迁了44户近百处的附属用房及猪圈、茅厕,以及4户的主屋,开辟出了村庄大道。大街造出来,直通通村公路,村庄变得通达、敞亮了。紧接着该村又启动混凝土路通组户工程。近年来,又启动村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了8座公厕、5座多功能停车场,以及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累计投入260万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